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红楼梦—褪不去的一抹灿烂 ——读《红楼梦》有感 书中有诗云:“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红楼梦,再怎么繁华阑珊,终究是一纸荒唐的大梦。

梦,是一种不实际的东西。它就好似泡沫,随时都可能一碰就碎。

有首小野小町的日本和歌曾说过:“ 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 怎比真如见一回 。” 意思就是与其相见不如在梦里相见。

梦确实很美好,但同时它又很虚假,华丽也许只是它的表面。可为什么人总喜欢活在梦中呢?恐怕人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对于那些无法实现的东西更为憧憬。

而红楼梦就是名副其实的一场被包装得华丽无比的空梦。

早就听闻《红楼梦》有四大名著之一的美名,如今终于有时间将其细细品尝,实在甚是惭愧。

我认觉得这本书好比一壶清茶,若你不仔细去品味它,斟酌它,是体会不到这壶茶深藏不露的甘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这本书是穿插了石头的神话故事开启的,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为主的爱情悲剧,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从繁荣走向衰亡的过程一一叙说。

也许很多人看完了《红楼梦》都在不停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无法相爱相守的悲剧而痛心哀婉。

或者讽刺感叹当时世俗封建的黑暗落没和家族之间的复杂与势力斗争。

可有句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却很欣赏作者写作的艺术手法和书本的艺术价值。

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就是金陵十二钗。

作者以如椽之笔,将这样一大批红粉丽人,一个个推倒了读者的眼前,让她们在大观园那座人生大舞台上尽兴地表演了一番,然后又一个个接连落幕,演绎着一幕幕动容的悲剧美。

但是里面描写的少女,特别是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让人产生一种又爱又恨的朦胧感情。

楚楚动人又喜爱争风吃醋的林黛玉,才华横溢又有些心眼的薛宝钗,温柔体贴的袭人,狠毒敏锐也有儿女长情的凤姐......都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本书中的细节常让人身临其境,印象深刻。

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曾说过:“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最令人着迷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细节。

某次,一个丫头给宝玉带斗笠,结果戴得乱七八糟,一边的黛玉仔细帮他梳理。其中“轻轻拢住”这个词竟让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产生到一股温柔的感觉。

特别的还有十九回里,宝玉在黛玉微困的时候来到,两个人就拿着枕头对面倒下谈话。

黛玉看到宝玉脸腮上有块血渍,便伸手去轻抚,心疼地用帕子擦拭。

看的时候,脑子里就真是这般光景,黛玉的柔情蜜意也都淋漓尽致。

里面的伏笔也埋得极为巧妙。

第五回贾宝玉就梦到了金陵十二钗,里面书写的诗都暗示了红楼梦中女子们的命运。十三回中在秦氏在病逝之前,王熙凤梦到了秦钟对她托话,秦钟在梦里告诉凤姐贾家的祭祀,家塾应如何经营。

“这一切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盛筵必蔽。”在梦中说完,秦氏就一命呜呼了。

其实这里面早就暗示了贾家落没的命运。

神话故事作为伏笔的一种,也成为了书中神秘的点睛之笔。开头的“假村语言”添加了神秘色彩。故事别名叫《石头记》,顾名思义就用石头与绛珠草揭示了宝玉和黛玉的身世的“木石前盟”。

书中有提及宝钗曾收到一位道士的一把锁,上面刻字暗示要找一位有“玉”的人,这就是宝钗和宝玉两人的“金玉良缘”。

很明显,黑暗的封建势力使得“金玉良缘”终究敌不过“木石前盟”。命中注定的悲剧早已深深埋下伏笔。 讽刺也是一大亮点。十二回中,贾瑞迷恋凤姐美色,凤姐聪明地三番四次地放他鸽子,有位道士送贾瑞一面叫“风月宝鉴”的镜子,正面映着王熙凤,反面映着一个骷髅,这也是作者的用心设计,侧面反映贾瑞的人品的丑陋龌龊。以小见大,从小的家族折射出当时18世纪这个社会早就已经矛盾重重,政治黑暗,人性衰莠,贾家只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宝玉虽然集众多宠爱于一身,享受尽荣华富贵,但在婚姻爱情上仍是不自由的。那个时期的清王朝,表面上还维持着繁华,但那“如大厦倾覆”的趋势,却毫不掩饰从各方面暴露无遗。 作者构思精密,语言字斟句酌,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的文化精华。书里常常涉及众人论诗的故事。十八回里,贾妃的来到,使得大观园里的景观都需要众人题诗。宝玉,黛玉和宝钗,迎探惜春姐妹都来纷纷对额题诗比较,这种学术文化氛围很让人羡慕。想想古代文人雅士都通过流水传送酒杯来赋诗,叫曲水流觞。这样的文化交流是我们现代无法做到的。手机都代替了话语,连当面交流都难了,更别说交流讨论学术这样高雅的话题。 《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作者在抨击清政府的腐败黑暗同时,也倾心为读者展现了各色主人公酸甜苦辣人生道路,折射表现了社会的深邃与人性美感。《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能体现人生况味,与读者能有心灵沟通,让人能够打心里为那个人物感动怜惜。这种心灵的颤栗与感动,在今世仍有巨大的魅力。 ps:这是我高中时代写的,希望能留下点价值ww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读后感10字左右

《红楼梦》的读后感不但十字左右,其实可以用一字概括。为什么这么说呢?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它既是一部百科全书,又有不同的故事主线和支线编织成精彩的生活大戏剧。但无论作者的题材如何多,如何将材料编织成丰富的各类“情”故事,全书的核心终归于一个宗旨,那就是:人生是一场梦。富贵也罢,贫贱也好,都是来走一场,然后离开的。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的一个过客,微小的一粒尘埃。作者将甄士隐(真事隐)的人生幻灭后了悟的过程,用贾雨村(假语存)的故事展现给读者。 

小说第一回,作者就告诉读者,这个故事,是把真事隐去了,用假语保存下来的。因此,作者塑造了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

甄士隐是有钱的乡绅,虽不是世界首富,也算得上当地首富。他经历了一件串的打击,最后了悟出家了。先是元宵佳节,唯一的女儿英莲看灯被拐;接着葫芦庙火灾,把甄士隐的房子烧成灰烬,只得去田庄安家;谁知结连几年天灾,庄稼颗粒无收,偷盗、抢劫的横行,引来官兵剿匪,搞得民不聊生,只得把田产贱卖,带着夫人和家人投靠老丈人。哪里知道投错了亲戚,老丈人势利,对他半哄半骗,弄一些薄田朽屋给他,甄士隐又不善于田庄之事,过了几年,越过越穷,老丈人便时常人前人后的抱怨他好吃懒做。甄士隐面对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便一病不起。一日,听到跛足道人所唱《好了歌》,顿时大彻大悟,对《好了歌》作了注解,跟着道人漂然而去。

二十九回,贾母去清虚观打醮,神前拈了三场戏,第一场《白蛇记》,第二场《满床笏》,第三场《南柯梦》,分别代表了贾家创业、鼎盛和衰败的阶段。第一场是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故事,贾家兄弟也是因为军功而发家,沙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皇上论功行赏,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富二代贾代化和贾代善承袭爵位,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强强联合,把贾家推向最鼎盛时期。富三代时,虽子孙有所不屑,内部出现了衰败之像,但表面终究还是富贵之气。尤其是第四代贾元春成为贵妃,使贾家得到中兴之势,但是却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而已。随着贾元春的死亡,树倒猢狲散,贾家也就完了。

再比如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告诫凤姐“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贾家赫赫扬扬了百年,要记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非人力可保的。还有贾家的三个十五团圆之夜,元春的元宵省亲,王熙凤的元宵夜讲的两个笑话,中秋之夜发出的悲音,也是预示了贾家繁盛到败落的过程。

这样的警语还有很多,作者通过贵族们的吃喝玩乐,把自己要表现的核心宗旨穿插在里面。

所以,《红楼梦》讲什么?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空。就是甄士隐注解的《好了歌》,再辉煌的人生,再富贵繁华,也是有幻灭的一天,就像唱戏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到最后,都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的作者及读后感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红楼梦的读后感:今天的阅读课上,我阅读了《红楼梦》。第五回的“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是被我读过无数次的一部分。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判词”。正册开篇即是一首写薛宝钗、林黛玉的诗,第一句是“可叹停机德”,毫无疑问,这是描画宝钗的诗句。“停机德”典出《乐羊子妻》,故事说的是乐羊子弃学回家,其妻见状立即剪断正在织的布匹,用一规劝乐羊子用功读书。于是后人用“停机德”来赞美封建恪守相夫教子的“妇道”的女子。用“停机德”来形容宝钗之德,恰倒好处。宝钗正是这样一个严格遵守封建礼法制度,并时常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的大家闺秀,贾府上下无不称赞她。然而曹雪芹在判词中却用了一个“叹”字,明显表达了对宝钗的否定态度。的确,按照曹雪芹民主、进步并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思想来看,这样一个封建没落贵族的维护者,应当作为民主进步思想的反例,给予否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待宝钗,她又是一个十分让人喜欢的人物形象。这个侧重点就是薛宝钗的人际交往能力。薛宝钗初入贾府不久,就博得了众多下人及其他贾府主子的一致交口称赞,这不是她生来就惹人喜爱,而是她出色的交际能力产生里她在众人心中的美好地位。

记得在几天前的军训中,我们听了沈主任的礼仪知识讲座,由讲座中提出的每一条标准来在薛宝钗的行为准则上做比较,会发现惊人的吻合。也就是说,薛宝钗的一言一行不仅在封建社会中符合礼法章程,并且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大量的相符之处。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浓厚的社会,因此即将迈入社会的年青一代,能合理处理人际关系上十分重要的一条素质标准。因此,适当地在薛宝钗身上吸取一些正面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可取的。现代思想越来越强调辨证看待问题,看待事物,因此,我们在否定应当否定的事物后,也应将有利的思想深入其中提取出来,合理利用。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原著第一回读后感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第一回作为整个小说的开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第一回后,我不禁被小说中的细腻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第一回以贾雨村的梦境为引子,展示了一个神秘而诡异的世界。通过贾雨村的梦境,我们得以一窥后宫的繁华与虚幻,以及贾府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的繁华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奢华与浮华的氛围。

在第一回中,我们还见识到了贾府中众多人物的形象。贾母慈祥和蔼,贾政严厉正直,贾宝玉聪明机智,林黛玉聪明敏感,王熙凤精明干练等等。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第一回还透露出了一些暗示和伏笔,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线。比如贾母的梦境中出现的葫芦、蛇等象征物,以及贾雨村的预言等等,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悬念和猜想,引发了对后续情节的期待。

总的来说,第一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作者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诱惑的世界。读完第一回,我对整个故事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想要继续阅读下去,探索更多精彩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读后感

迎春回去后,贾宝玉为她十分难过,他给她母亲出主意要把迎春接回来,王夫人说他是“混说”,还嘱咐他千万不要在在老太太跟前说起半个字。都已经闹得无所不知,这么说真不理解。

宝玉跑到黛玉处大哭一场,黛玉问其原因,原是为二姐姐伤心。黛玉叹了一口气,一言不发,自然心中也很悲伤。袭人来后和宝玉回到怡红院,宝玉仍然心中闷闷不乐,袭人劝他到园里逛逛,由此引来四美钓鱼的故事。

宝玉来到藕香榭,看见探春、李绮、李玟、邢蚰烟正在钓鱼,突然转忧为喜。提议大家钓鱼占占谁的运气好。这个故事写的很细,【无一复笔,精细之至】(同上)只是钓鱼过程不一样,探春钓鱼【先写鱼,后写钓】钓上一条“杨叶竄儿”(飘零远竄之意),“清水养着”(有了家);李玟钓鱼【先写钓,后写鱼】空钓几次,终于钓上一条 “鲫瓜儿”;后来李绮、邢蚰烟也各钓上一条”。整个钓鱼过程与她们的婚姻有关,略含隐意。 唯独宝玉落空,钓竿折断,为将来出家作预兆。

几个姑娘在那里叽叽咕咕,怎么能钓上鱼,写四美钓鱼,宝玉不得鱼,并钓竿亦坏这是故事的根本,钓竿即竹竿,竹、黛玉也,竿折,黛玉亡。竿折鱼散,终归于空,暗示了宝玉与林黛玉姻缘终究落空。

本回下部分写了贾母问起宝玉和凤姐的前年病因,都与宝玉的干妈马道婆有关。马道婆被人告发“被锦衣府拿住送入刑部监,要问死罪的了”,此事又牵涉赵姨娘,只是“没有对证,也难作证”贾母叫凤姐再不提过去的事了。可见贾母处事冷静,调和、灵活。最后部分又写贾政逼迫宝玉入学,贾政觉得“宝玉闲着总不好,不如仍旧叫他家塾中读书去罢。”宝玉无奈,只好遵从父命“单要习学八股文章”了,为宝玉中举铺下路子。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