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一词,始于唐代。唐代把医务人员分为师,工、生三级, 丝是最低的。 如医师,医工,医生、针师,针工,针生。现在把具有医药卫生知识,从事防病治病的医务人员,统称为医生。此“医生”,有许多异称, 列举并考释如下:

郎中:原为官名,始于战国,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对内负责皇帝的侍卫,对外负责作 战。自宋代起, 始称医生为郎中。 如周密的《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说药》,就将姓杨和姓徐的医生,称为杨郎中和徐郎中。以后南方各省,民间多称医生为郎中。

大夫:原为官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君王之下,设有卿,大夫,士三级。隋唐以后,大夫为高官的称号。清代高级文官称大夫,高级武官称将军。宋代开始设置以大夫为名称的医官。医宫中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是郎中,以下是医效,衹侯等。因为大夫是医宫中最高的职位,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又因为医宫中也有郎中一职,因而也有人把医生称为郎中。但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别,一般将设馆从医的医生,叫做大夫,把走串于乡间的医生叫做郎中。

工:是古代对包括医生在内的具有艺技的劳动者的统称,这种称谓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 “问其病,知其处,命日工”。并将医术高明的医患称为上工或良工,医术一般的医生称为中工,医术低劣的医生称为下工,庸工或谬工。在古代文献申,有不少地方称医生为医匠,因为工和匠是同义词。

古代医护人员称谓 扩展

古代对医护人员的称谓很多,走乡串村的叫郎中,在固定场所开医馆的叫大夫,在官府做医生的根据岗位不同,有太常,医师,医工,专为皇家服务的医生叫御医。医术水平较高的,被尊称为国医或国医圣手。民间郎中医术了不起的,被人们尊称为神医。

古代医护人员称谓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