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在字典里的意思

囫囵吞枣

成语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解释: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成语出处: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成语例句: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囫囵吞枣意思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如果是知道底的人,仔细咀嚼再吞咽;如果是不知底的人,一下子整个把枣吞了。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囫囵吞枣的意思和道理

“囫囵吞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人听、看、读等不加分析、不加思考地一口气接受大量信息,导致理解不深入、不透彻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庄子·外物》:“夫学固有小大之分,而无囫囵之式。”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有大小之分,而不应该像吃枣子一样囫囵吞枣地学习。

“囫囵吞枣”的道理是,学习和获取知识需要有系统性、有目的性、有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和思考。如果只是简单地接受大量信息,而没有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那么所获得的知识将是零散、表面的,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学习和获取知识时,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分析,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囫囵吞枣的囫囵是什么意思

囫囵意思是:整个儿,完整的。一、基本释义【húlún】整个,完整的,引申为含糊,糊涂。

3、常用成语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4、应用①大蟒蛇将食物囫囵吞枣般咽下,没有经过任何的咀嚼。

②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慢慢做,否则欲速不达。

③学习要靠平时的慢慢积累,不要到最后情急之下囫囵吞枣,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不是静悄悄的看,而是将书中的文章大声念出,并且,他从来都不会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

有一天他受邀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在聊天的时候,有一个人感慨地说:“世上很有两全其美的事,比如说梨对牙齿好,可是伤胃,而枣子能健胃,可是会伤牙齿。”

大家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可是这个大声读书的人,为了表现聪明就反驳说:“这简单啊,吃梨的时候不要吃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的时候用吞的就不会伤牙。”

于是他就拿起枣子直接吞下去。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

囫囵吞枣的出处

囫囵吞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后引用为成语,本义是指把枣整个咽下去,比喻理解事物时,不加以分析,模糊理解。故事源自宋·圆悟禅师。

  成语出处和典故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故事介绍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