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渊源的说法可谓多种多样,来源于傀儡.来于俳优等说法,不一而足。传统戏曲艺术最早应该来自于原始歌舞。原始人民为了祈雨.驱疫.祭神表演的原始舞蹈应该是戏曲艺术发展的源头。秦汉之后,诗歌以及民间传说中那些富于戏剧性的冲突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是推动戏剧发展的重要因素。秦汉时代的徘优是最早的一种戏曲形式,当时己经有了所谓“百戏”的艺术。既乐舞.说唱.滑稽.武术.杂技表演的总称。给后来戏剧艺术带来很大的影响!

唐宋时期流行的参军戏为我国后来以净.丑打诨为主的讽刺短剧创造了一个优秀的范例。中唐以后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民间戏曲的演出创造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也使演出场所逐渐固定下来,有利于各种艺术的交流融合,从而促进了以综合艺术为特征的戏曲的产生。

北宋时,京师勾栏瓦肆众多,各种艺人和各种文艺表演形式都在那里谋生发展,说唱艺人孔三传创造出一种大型说唱形式“诸宫调”,所谓“诸宫调”是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若干短套连成长篇,中间杂以简短的讲述,用以说唱长篇故。“诸宫调”不仅把说唱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也为戏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金时期,杂剧兴起。杂剧为代言体,主要通过演员表演来叙说故事。杂剧分折,一折就是一个音乐段落,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套曲构成。但无论北杂(辽金),还是南戏(两宋),都是以‘唱念做打’为重要表现手段,是一种熔音乐.舞蹈.表演.杂技.武术.美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们都对演员有较高的艺术要求:唱腔要做到字正腔圆,宾白要有节奏韵律,表演讲究身段造型,动作要符合程式法则。贯穿其中的就是音乐性舞蹈性原则。

到了元代,杂剧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杂剧的结构和表演形式基本上固定了下来,其音乐也有了比较固定的形式。一般杂剧所用宫调都在六宫十一调范围内。选什么宫调,视剧情内容和剧中人物的需要而定。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是一本五折.六折。折是音乐组织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为演员的活动留下广阔的天地,也给观众提供了想象的余地。这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同时也构成了戏曲文学的特点!

中国传统戏剧表演到了元代,迎来了黄金时代。元代文人有机会更广泛地了解下层民众的生活感受,从而使戏剧形式或剧本内容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奠定了戏剧这种艺术形式的最终形式和高度,并且出现了众多有影响的剧作家和作品,如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等。为我国艺术宝库又增添了一项巨大成果!所以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扩展资料

梨园:

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古代戏曲的起源:

(1)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刀耕火种、捕鱼打猎的生活。为了获取食物,人们在采集或出猎以前,要进行跳舞、欢歌的祈祷活动,以求成功。原始社会的仪式性歌舞因为要用人来装扮野兽或其他事物,便为后世人们装扮故事中的人物提供了借鉴。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展为各种既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成为一种歌舞传统。以后,宫廷和民间还有各种祭祀神灵、驱除瘟神的仪式,大家载歌载舞,活动中还需要装扮人物。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即优伶。

优伶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演员。关于“优伶”,有这样的说法,据说,滑稽戏为中国戏曲的表演提供了重要基础。滑稽戏最早是由“优”发展来的。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国王和贵族的缺点为职业。

(3)元朝时,中国戏曲艺术开始走向真正成熟,出现元杂剧。

元代的戏曲形式称为元杂剧。元杂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是关汉卿和《窦娥冤》。此外,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等。

(4)明代时,出现昆曲。

昆山腔发源于江苏昆山,最初只是些民间小唱,曲调悠扬婉转,后来经著名戏曲名家魏良辅吸收其他声腔的优点,又借鉴了北曲的演唱方法,对昆腔进行了改革,创造出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新腔,就是号称“水磨腔”的昆曲。昆曲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汤显祖和《牡丹亭》。

元代的杂剧和宋元南戏的产生为地方戏曲树立了楷模,大大推进了地方戏曲的发展。

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扩展资料

元曲是汉语发展进化一个高峰,可以说是戏曲成熟的标志。

诗经发展到唐朝律诗到了顶峰,到宋朝词发展到了顶峰,到元朝戏曲到了顶峰,到清朝小说发展到了顶峰。当代在这些汉语顶峰还没有质的突破。

我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表演艺术是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