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译文: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4、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5、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译文: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

6、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于是带领士兵往东去,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

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译文:如果事情不成功,这是天意。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扩展

1、一般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译文: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我是根据我这个心理来办事情的,做了之后我回过来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国内的老百姓不了解我的心。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4、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5、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译文: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

6、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于是带领士兵往东去,到了东城,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

7、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译文:如果事情不成功,这是天意。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