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七七0团1200人在团长张才千、政委宋景华带领下,进入大、小凤川垦区,向荒山进军。当时的大、小凤川70里荒芜人烟,野兽经常出没,但那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农垦的理想地方。英雄的七七0团指战员们开始以挖野菜、打野兽度过粮荒,以搭草棚、挖窑洞解决住房。

指战员们利用废铁自己动手铸造各种生产工具.很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开荒竞赛热潮。

每人每天开荒地一亩多.有的还创造了日开荒4亩半的最高纪录,全年平均每人开荒地62亩。

他们还利用水源充足的条件,种出了陇东稀有的稻子。七七0团一年内全团每人生产细粮5石,两年内全团共开荒地3.4万亩,修建营房400间(孔),同时办起了山货加工等各种作坊。开展烧酒、割漆、采药等数十种副业生产,做到了粮食满仓,蔬菜有余,牛马成群,猪羊满圈。

他们还从凤川口到甘湫子修了一条车马大道,在小凤川沟门修筑一座木桥(叫七七桥),利济行人。

军民大生产背景介绍 扩展

军民大生产是指将军事和生产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军民结合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可以通过将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相结合,实现军民结合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军民大生产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苏联开始向美国学习,通过军民结合的方式实现经济发展。美国也意识到了军民结合的重要性,开始推广军民大生产。

军民大生产的背景还有以下原因:

1. 军队的需求:军队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通信设备、作战装备等,这些都需要使用民用技术。

2. 生产的需求:生产也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技术的结合:将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相结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军民大生产背景介绍 扩展

军民大生产是指解放军和地方政府在1949年建国初期推行的一项政策,旨在利用军队的技术和资源,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军事现代化。这一政策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战争后期的经济困境:国共内战结束后,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物资匮乏,经济困难,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 建国初期的军事需要: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需要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确保国家安全。

3. 军队资源的优势: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包括技术、物资、人才等,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军事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这种背景下,军民大生产政策得到了推行和实施。通过将军队的技术和资源投入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为军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军民大生产背景介绍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