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一、学会数数,建立数感

对于学龄前的幼儿而言,数数可能是接触数学,感知数字的第一关。我们要让孩子对数字有所认识,就要让孩子学会数数。这是数感培养最基本的要求

二,数字与数量的关联,发散思维

有了数数的基础,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将数字和物体一一对应,如果你的孩子会数数,但不能将准确的数字和对应数量的物品练习起来,那说明还需要多做对应数数的练习和游戏

如何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对数字的感知

数字的敏感来自于平时积累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拿我从小对我宝宝的引导来讲:

宝宝在最初的启蒙阶段需要做到:第一阶段,对图形的认知,刚开始宝宝视力距离比较短,买一些黑白卡片近距离可以拿着给她看,等稍微再大点到3个月的时候,可以买些彩色的卡片给她看。这是开始时对图形的认知。第二阶段,等她牙牙学语时,给她买些有发音的数字,让她逐渐对数字不陌生。第三,开始学走路时,可以跨一步数一个数字,可以爬楼梯时,走一个阶梯数一个数字,当然刚开始是大人数,慢慢的经过一段时间,小孩会跟着一起数,慢慢后面她就能自己数了,数的方法也很关键,刚开始小朋友们不太能够接受很多数字,可以先从1开始数到10,可能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逐渐从接受,听着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对应着数,到后来自己数,再后面数的对应,可以随便拿家里的任何东西来数,比如牙签,比如洗脸刷牙时牙刷的数量,无时无刻都可以接触到。第三阶段,比大小,这个大约在三岁时开始,这个练习,也是不强迫,比如吃水果时可以问问,我的多还是你的多,再数数,那就知道原来物对应数字还有大小之分,还可以训练数字排队游戏,排在越前面的数字就越小。基本上知道基本原理之后,就可以脱口知道谁大谁小,谁多谁少的,还知道原因。从而对数字的敏感度加强。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数感和量感的区别

对小学数学而言,数和量是两个彼此相关但又存在差异的概念,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数感,必然会涉及量,且现实生活中数感为观察事物过程中的数量意识,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数感是一种关于数字的直觉,量感是指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让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做法

由于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小学教材对计算能力要求也有所调低了。但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要使学生会算就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和算理的掌握。《课标》指:“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思维多样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基本目标的。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逐步优化算法。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时让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式子26×21。两位数的乘法已经学过,本题只是多了进位,为此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情况:①26×21=26×7×3=182×3=546②26×20=52026×1=26520+26=546③20×21=4606×21=126420+126=546④竖式计算26×21――――2652――――546接着对比算法、优化算法,这些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比较、分析和选择的过程,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结果不是一种答案。二、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为此,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1、利用课前两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在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轮流出12题口算题,出得好的评为“口算明星”。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出题的类型也各式各样,又因为题目是学生自己出的,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用开火车进行反馈。2、利用“口算游戏”加强口算训练。三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出题、一个学生说出得数、还有一个学生当裁判并用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比赛的胜负情况。这样的游戏不仅使学生乐学、爱学,还把游戏带到课外与同学一起做,带到家里与爸爸、妈妈一起做。三、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整理书包》先出示主题图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先让学生独立估算,集体反馈。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体育场》时,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观众。多数学生看到题目觉得十分困难,“老师,密密麻麻的人怎么估计呀。”学生显得无从下手。为此,在教学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充分发挥有升的带动作用,让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再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生2: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200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20排,大约共4000个座位。生3: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为大约坐4000人。……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教学适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估算方法的学习探究众位学生检验三位数乘两位数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提供基础,同时促进学生判断、推理等多向性思维的发展。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运算符号,看清数字,弄清运算顺序。如:12看成21、2看成5、3看成8等。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躁、冷静思考、细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细心。不能草率行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3、培养学生耐心检验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做到百分之百的正确是不太可能的。为此,在教学时还应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把检验当做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数字及预算符号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合适的验算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平时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培养的研究目标

目标主要是运用数据来处理社会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