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有哪七人

七绝圣手是王昌龄一个人,不是七个人。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写得最好,所以被称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1]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

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 (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可分三类,这三类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

第一类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人历来以高适、岑参为首。两人又都擅长歌行长篇,高作昂扬奋激,岑作瑰丽雄奇。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之四)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之五)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浏亮,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类是抒写宫女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王昌龄在《宫词》、《闺怨》诸作中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刻画封建制度下妇女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才能。从外表上看,宫廷生活是那么静谧迷人:“西宫夜静百花香”(《西宫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妆”(《西宫秋怨》),但在绮丽的情景中,诗人却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这些作品文笔之龙丽,语言之凝炼,情韵之深刻,都使后来作者难于争胜。

第三类是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不落窠臼,不同凡响,他的送别诗,在表现手法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别诗常规,不重在写当前的离别,却着意在写别后的情景。三、不写伤离,而以慰别为“主意”四、无恭维、无应酬,以抒情、写人见长。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

被称为七圣绝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被称作“七圣绝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早年的他生活清贫,主要靠种地维持生活。然而贫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失去对于朝廷,对于梦想的热爱。于是在开元十二年甲子,二十七岁的王昌龄赶赴河陇,出玉门关。也是在这时,王昌龄开始写边塞诗歌,为日后的千古名句开始了自己内心的打磨。

  直至三十岁的时候,他才终于进士及第,榜上有名,入了朝堂。入朝之后的他,却无心眷恋长安城里醉生梦死的生活。于是出现了一而再,再而三被贬斥的情况。而这时的王昌龄,并没有因为官位被贬斥而郁郁不得志,因为他认识了孟浩然,李白等知己好友。

  在交了新友之后,王昌龄对于七言诗更是萌生出了要写的更好的想法。在边塞的日子里,王昌龄日日都会写诗,偶然与友人饮酒的一个夜晚,他醉酒后挥笔写下了千古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历史证明,天妒英才这话不假。根据史料所记载,天宝十五年,王昌龄路经毫州,因政治原因被毫州刺史闾丘晓所杀。这位大诗人,就以这样的方式,被迫和世界告别。

  王昌龄一生存诗181首,其中74首为七绝。占到了他作品的一半数量。整个盛唐年间,共留下472首七言绝句,而独王昌龄一人就占了六分之一。后世曾将李白杜甫的七言绝句与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对比,都认为李杜等人所创作的七言绝句,远远达不到王昌龄的境界。所以最终对他评价道:“唐人七绝压卷”。被誉为当之无愧的“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

晚唐七绝圣手有哪些人

晚唐七绝圣手是指一个人,是指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不是一些人。

七绝圣手乃是唐著名诗人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

唐代诗人被称为七绝十首的是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