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哪些课题可以研究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研究,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研究.

2、关注数学习困难生的实践研究

研究内容: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3、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

1、数学课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研究.

研究内容: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的研究

研究内容: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内容:练习课的设计策略,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3、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4、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5、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体验的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2、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研究内容: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有些内容也可以单独成为研究课题)

五、教学评价研究

1、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趋势与策略研究

2、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容与方式的研究

3、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教师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4、学生视角中的“好”数学课标准的调查与研究

1、 数学教师所需要哪些更高层次的知识?

2、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

3、提高数学教师解题能力的研究.

4、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5、数学教师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与对策研究.

6、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8、数学教师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强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10、课堂教学常规研究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一、提高自身文化业务素质,有科学优化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数学知识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更是渗透了现代教学的内容和思想,在教学要求上也更趋向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教师要搞好素质教育,除在教学思想观念上有一个大的转变外,在自身的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上也要随之不断更新。具体是:

1、要认真学好教育理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学),要用科学的态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学工作。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方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教好数学的教育规律,研究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状况。这些都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和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教育理论,这是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础。

2、要努力提高教学基本功。教学工作离不开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语言、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精炼的语言和高尚的行为,对学生的人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严师出高徒”的道理也就在这里。所以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要求做到:

(1)语言准确、生动。数学教师还要做到语言简练富有逻辑性。

(2)要熟练地掌握和正确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具、学具。能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教具,指导学生制作和运用学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3)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做到板书工整、美观、突出重点,作业批改认真规范,批语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3、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结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分为三类。一是数学学科方面的知识;二是有关理论方面的知识;三是教学实践知识。知识领域的扩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除了观念上的转变,还需要教师在知识上不断更新。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仅仅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就能完全实现的。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既需要理论上的学习,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和提高。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健全的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加剧,这对未来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1、求知欲。2、观察力:教师要学点教育学与心理学;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力的锻炼;要多接触学生。3、敏感性。4、理智感。教师是讲理、服理、通情达理的。应该有坚定的信仰和文明的行为。5、独立性。6、克制性。7、自尊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一种理性的思维,所以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优化教师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快节奏、强竞争、高压力,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首先,要引导教师适应形势变化,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要用宽容、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承认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存在,这既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保持健康心态的前提。第二,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协调好人际关系,通过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教师身心得到较好的休息和放松,让他们始终以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第三,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剖析,使他们明白,教师的心态,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从而促使教师自觉地调整自己心态,并在这种经常性的自我调整中塑造完善的个性,提高心理素质。第四,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等措施,促使教师研究学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第五,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效果,纳入对教师进行评价和考核的内容。教师“走下心中的讲台”,真正与学生沟通塑造一个良好的人生态度, 有民主的观念,民主的作风;有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学识;爱学生,也要理解、尊重学生;有开朗的性格,鲜明的个性和灵活轻松的风格的教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

三、提高师德素质,拥有高尚健康的人格。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德素质。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良好师德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感染、锻炼,经过长期积淀后形成正确的观念,并在行为上体现出来。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将思想教育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所谓思想教育决不是只做泛泛的教条式的口头说教,要善于捕捉工作、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把握好教育时机,结合生动的事例进行教育。二是从开展教育活动入手,将开展活动与完善管理相结合。针对教师在师德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是鼓励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从而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提高师德素养。

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而,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作为当今一名合格教师的灵魂所在。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要尽力做到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启迪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他们自身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当学生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时,教师作为领航人,应不断地鼓励他们,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在风霜雪雨中成长的,没有挫折与失败,就不会懂得成功的艰难、奋斗的可贵,不会明白有价值的人生是什么。让学生把人生的风雨化作进取的动力,努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四、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学校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公民而不是数学家,所以提倡"大众数学"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新的需要。首先,数学教学是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作准备,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其次,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要强调数学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学教师不仅仅是数学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数学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一般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参与课程开发:一是和课程研究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开发。通过与课程专家一起工作,养成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二是与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一起进行课程开发。教师与家长们一起寻找有效的社区课程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与家长一起养成参与学校事务和课程开发的习惯。三是参与对学习者的兴趣、爱好、需求、特点等方面的分析,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需要。要把一门学科放在广阔的课程整体中加以考察,并逐渐地养成关注和参与学校整体课程设计的意识和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提高人们的数学素养"已倍受人们关注,因为不仅现代技术越来越表现为一种数学技术,而且即便是在生活中,也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促使社会更加重视学校教育,当然也包括数学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为了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并且学会将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作为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兴趣的好帮手;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可作为“实验”工具,为数学理性升华提供感性材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作为显示和演示工具。在当今信息时代,只要我们掌握了信息技术,并注意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注意知识更新,并注意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应用,就一定能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出优秀的高素质数学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总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学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科学家们展望,数学的知识和技术将成为社会公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一种通用技术。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关系到小学数学教育的成败,也关系到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时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公开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题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