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柱预测学”上分析,到了“立春”节气,就是正月,立春时间是地球运转轨道到达太阳黄经315*,

正月为寅月,为孟春,五形属木,逄寅日为建日,十二日建依日类推。

到了“惊蛰”节气就是二月,这时地球运转轨道到达太阳黄经345*,二月为卯月,为仲春,五形属木。

三月以“清明”节为界,这时地球到达太阳黄经15*,三月为辰月,为季春,五形属土。

四月以“立夏”为界,地球到达太阳黄经45*,四月为已月,为孟夏,五形属火。

五月以“芒种”为界,地球轨道黄经75*,五月为午月,为仲夏,五形属火。

六月以“小暑”为起点,地球黄经105*,六月为未月,为季夏,五形属土。

七月以“立秋”为起点,地球黄经135*,七月为申月,为孟秋,五形属金。

八月以“白露”节算,八月为酉月,为仲秋,五形属金。

九月以“寒露”节算,九月为戌月,为季秋,五形属土。

十月以“立冬”节算,十月为亥月,五形属水。

十一月(冬月)以“大雪”节算,十一月为子月,五形属水。

腊月以“小寒”节算起,腊月为丑月,五形属土。

这就是农历十二“节”。

为何农历十二个月要按“节”为起点呢?因为农历月份是根据月球运转周期计算的,一年12个月大约为354天,每年与阳历相差11天。

阴阳二历为了保持同步,农历在19年中必须要置7个“闰年”,农历逄闰就是13个月,当年约383天。这样一来把人搞混淆了,所以农历以“节”为月份标准,是有道理的。

中国十二节气指什么 扩展

在民间很多人只知道二十四节气,很少能对十二节气指什么的理解。就本人所知解释一下: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计十二个节十二个气,即一个月之内有一节一气。每两节气相距平均约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阴历每月之日数则为二十九天半,所以大约每三十四个月必遇有两月仅有节而无有气、或有气而无有节。

有节无气之月也就是阴历的闰月,而无节有气之月不为闰月。

立春正月节、惊蛰二月节、清明三月节、立夏四月节、芒种五月节、小暑六月节、立秋七月节、白露八月节、寒露九月节、立冬十月节、大雪十一月节、小寒十二月节。谓十二节。

雨水正月气、春分二月气、谷雨三月气、小满四月气、夏至五月气、大暑六月气、处暑七月气、秋分八月气霜降九月气、小雪十月气、冬至十一月气、大寒十二月气。

节是开始、也是终结点。气是本月节里的旺盛气之所在。

至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

雨水,少雨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增多。

惊蛰,表示冬眠的冬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发青。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谷类作物生长发育期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时

芒种,指有芒作物种子已成熟、可以收获。

小暑,炎热开始

大暑,也就最热的时候

处暑,炎热的夏天快要过去

白露,气温开始降低、夜间露水已有凝结呈现白露。

寒露,露水更多、也更凉

霜降,气候已寒冷、有白露出现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就是下的更大、地面有积雪现象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最冷的时候


中国十二节气指什么 扩展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十二节气指什么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