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演变为无所顾忌,胆大妄为。

 成语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叫做明目张胆。唐高宗时期有一位大臣叫韦思谦,做人正直,经常会劝谏皇上,有话就会直说。

他考上进士以后被任命为应城县令,后来提升为监察御史。有一次他发现当朝的中书令,一个大官褚遂良,用很低的价钱强行购买田地,也就是说人家的田地值1万块钱,中书令褚遂良因为自己权力大,非得要跟人家一千块钱买,老百姓还不敢不卖。

正直的韦思谦想:“哪有这种道理呀?”不怕他官位高,势力大,权力再大,也不能欺压百姓,立刻上书告发他!因为韦思谦收集的证据太明确了,所以想护着他的人也没有任何办法了。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也许是皇上忘了这件事,也许是有人在朝中帮他说情,中书令褚遂良又被重用了,恢复了中书令的官职。

小人通常都是记仇的,褚遂良便找了理由报复韦思谦,把他贬到外省当一名县官。有人替韦思谦打抱不平,暗中去慰问韦思谦,韦思谦不改初衷,慷慨激昂,不畏权势,有什么说什么。

他非常正直地说:“大丈夫应该有话就说,明目张胆而不畏强权,致力报效国家。”所以大家能看得出来,从韦思谦的故事得出的成语——明目张胆,原来是指,睁开眼睛,放开胆量做事,指有胆识,敢作敢为。

但是后面随着汉语的演变,这个成语的意思演变成了无所顾忌,胆大妄为。而且现在多用贬义的意思。

明目张胆成语故事讲的是什么 扩展

明目张胆"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行事无忌的样子,大胆而不加掩饰。故事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


故事讲述了南宋末年,金朝的军队趁机入侵南方。当时,南宋朝廷内部腐败,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难。然而,南宋朝廷官僚们却极度贪腐,不仅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反而勾结金朝,频繁索贿。


有一天,一个官员明目张胆地来到民众面前,他身穿华丽的官服,手持闪亮的官印,声嘶力竭地对着百姓大放厥词,要求百姓上交更多的财物以供朝廷使用。他的明目张胆之举,引起了百姓们的极大愤慨。他们感到官员的无耻和贪婪,开始组织抗议活动,要求官员停止剥削。


这个故事中的明目张胆官员成为了人们心中贪腐官僚的象征。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明目张胆地行事,无视法纪和伦理。

明目张胆成语故事讲的是什么 扩展

“明目张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公然、毫不掩饰。相传,明朝时期,有一名官员叫张士诚,他在任职期间,经常明目张胆地受贿。有一次,他收受了一位商人的贿赂,商人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因此向官府举报了张士诚。

当时的官员们都知道张士诚的贪污行为,但却无法查实,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计策。

他们在张士诚的办公室里放了一只装满了酒的酒坛,并将酒坛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纸。

第二天,这些官员前来检查时,发现酒坛的纸盖已经撕破,而张士诚的嘴角上还残留着酒渍,这就证实了他贪赃枉法的罪行。从此,“明目张胆”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以形容人公然而不掩饰地做坏事的行为。

明目张胆成语故事讲的是什么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