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 1、缄口不说话。

《韩诗外传》卷十:“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宋司马光《论两浙不宜添置弓手状》:“臣职忝密近,官备藩方,不敢默默,理须上列。”郭沫若《残春》四:“从山下登上山顶时,彼此始终无言,便是坐在茶亭之中,也是相对默默。” 2、幽寂无声。《楚辞·九章·悲回风》:“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洪兴祖补注:“默默,寂无人声也。”宋王安石《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默默此时谁会得,坐凭江阁看飞鸿。”叶圣陶《火灾》:“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没有声息。” 3、无知貌。《庄子·天运》:“荡荡默默,乃不自得。”成玄英疏:“默默,无知之貌。”《素问·刺腰痛篇》:“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 4、不得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魏其日默默不得志。”《汉书·贾谊传》:“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默默,不得意也。”唐畅当《南充谢郡客游澧州留赠宇文中丞》诗:“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 5、暗暗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2回:“我看着那家人所招呼的,谅来就是姓党的了,默默的记在心里。”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二:“譬如,求得五十万元的三成半,默默一算,即知是十七万五千。”

默默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扩展

默默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副词,表示默默地、不声不响地、不发一言地等。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行动或表达上没有声音、没有声张,内心深思熟虑或默默承受。默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忍受困难、默默地思考问题等。在文言文中,默默常常用来表达一种内敛、沉默的状态,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默默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扩展

在文言文中,“默默”可以指:


缄口不说话:默默不语。


幽寂无声:夜深人静,默默无声。


无声无息,不显露:默默无闻。


没有声响:默默无声。


无知貌:默默无闻。


不得志:郁郁默默,何抒愤懑。


暗地里:默默奉献、默默付出。


“默默”在文言文中可以指代不同的含义,具体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