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是:孟获是蜀国南中一代少数民族的首领,诸葛亮对孟获采取的是攻心之策,目的是彻底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之心。

七擒孟获一方面反映了诸葛亮的杰出的军事才能,征服孟获的过程也是很曲折,其中蕴含着高超的军事理论,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另一方面反映了诸葛亮远大的政治眼光,对地处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基本上全民皆兵,平时生产劳动,有战事就转化为兵,且当地地理环境复杂,单纯使用武力不能从根本上镇服,所以诸葛老先生采取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两者相辅相成,恩威并施并施的方法,使南中的少数民族彻底的失去对抗的信心,出心理上彻底瓦解了他们的抵抗斗志!

还有一个方面,诸葛亮一心北伐,如若解决不了南中的问题,北伐期间后院起火,必然影响北伐!

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诸葛亮见他已经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就让他管理蛮荒之地,孟获听后更是感动的痛哭流涕,这就从内心而言孟获彻底彻底归顺了巴蜀,从此诸葛亮再也不用为南蛮而担心了,这件事也从一个侧方面体现出了我国的民族团结的原则!

诸葛亮为什么要生擒孟获,而且要七擒七纵 扩展

诸葛亮为何要生擒孟获?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作者竭力塑造诸葛亮高大上形象最为精彩的一幕。充分体现了诸葛亮作为军事家的优秀指挥才能,和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与其治国方略。有史以来政治中心与边陲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始终存在着永恒的矛盾,难以建立起持久的政治信任。叛乱,镇压,再叛乱,再清剿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如何才能取得长治久安,使南中变成西蜀政权稳固的后方,深得孔明依赖的参军马谡,为此次南征献上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方针。为了贯彻执行这一战略思想,罗贯中先生以神来之笔和丰富的艺术素养写下了脍炙人口“七擒七纵”不朽篇章。善攻心,反测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南征的胜利结局正如诸葛亮所期望的那样,孟获拜服於地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从此对蜀国政权及诸葛亮口服心服,换来了一个时期的平静。也为后来武候北伐解除了后顾之忧。

诸葛亮为什么要生擒孟获,而且要七擒七纵 扩展

孟获一族本来就是处于深山中的少数民族而已,族人数量并不多而且粮草方面也不是很充足。诸葛亮却不嫌麻烦多次擒获他却放掉了,小编我认为诸葛亮是在为蜀国布置后路。因为我们都知道蜀国经历了与东吴以及曹魏的战争之后损失比较大,而且将领和士兵剩下的都不多。

孔明自己也没有精力去管理蜀国的发展,而且刘禅因为个人能力的原因也没有办法独立掌控蜀国。因此对于孔明来说怎么保证蜀国能够发展起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东吴方面兵力有很强大。本来相对比较弱的曹魏也发展起来了,这个时候蜀国的地位就比较尴尬。首先就是蜀国虽然是成立了王国,但是实力方面肯定是比不过后发展起来的东吴,更是比不过老牌势力曹魏。

因此蜀国想要发展只能是想办法扩张领地,可是大部分的领地都已经被三方占据了。剩下的领地只能是那些没有太多价值的偏远地带,其中就包括蜀郡南方的山岭之中的势力。孟获的领地就在这里,但是孟获的族人其实也没有多少粮草储备,而且族人的数量也不是很多。我觉得对于蜀国来说孟获的这些资源不算什么,但是孟获的领地有一点优势,那就是不容易被攻破。孟获领地大部分都是山林与高山,想要大规模对孟获领地发动进攻是很困难的事情。

我认为孔明之所以多次释放孟获也是看中了他的领地具有的优势,因为如果有一天蜀国被攻破之后还能够逃到孟获的领地去。虽然孟获的领地粮草方面没有多少,但是借助地势的优势还能够保证蜀国的军队不会都被消灭。因为无论是曹魏还东吴虽然兵马数量很多,但是想要一次性就攻破孟获的领地也比较困难。况且不熟悉孟获的领地地形直接发动进攻会使得士兵损失很大,因此即便是有一天蜀国真的被攻破了也能够让刘备的后代安全有保障。

诸葛亮为什么要生擒孟获,而且要七擒七纵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