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属于汉代的历史

是的,这个典故出自于《后汉书·马援传》,他是汉代的名将,奉命征五溪,但是师老无功,悲剧收场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大丈夫马革裹尸谁说的

马革裹尸的典故是东汉初名将马援的故事。马援在刘秀基本成功统一全国的时候投奔刘秀,感觉为刘秀立功不多,却受到刘秀厚待,很过意不去。所以积极为刘秀出征,包括年老体弱时还出征越南,剿灭征则征二的叛乱。

出征前他豪迈地说过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这样的话。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马革裹尸革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 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典故

这句话出自于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少年壮志不言愁》一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首诗是陆龟蒙悼念忠烈的烈士而作。其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描述了在战争中为了保卫家园和民族的烈士们无数的鲜血和骨骸散落在了祖国的每个角落,“马革裹尸还”则是指在古代战争中,殉国的将士们用马革包裹着自己的尸体,才能安葬故里,归入故土。

这句话意味着,在祖国的每个角落,都有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献出生命的忠烈之士,他们的牺牲展示了民族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也激励着后代人民勇于实现自己的壮志,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奋斗。

马革裹尸的革什么意思

马的皮。

马革裹尸,汉语成语,拼音是mǎ gé guǒ shī,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成语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典故出于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