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富县

一、昆山县

  在中国十大富县城排名中昆山县位于江苏,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强县,该县城常年生产总值都是过亿,综合实力强大不说,还有着相当高的投资潜力。

二、常熟市

  常熟市是江苏省的一座县级市,据了解早在2010年的时候当地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两万美元,县城内的生态环境极好,有不少的5A级旅游景区,三大经济产业更是齐头并进。

三、慈溪市

  慈溪市想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县级市,该县城常年综合经济实力都是位居全国县城前列的,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相当的不错,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四、诸暨市

  诸暨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常住人口一百多万,县城内还有着丰富的资源,加上便利的交通,诸暨市还是全球相关杂志中的最佳商业城市,投资发展的潜力巨大。

五、义乌市

  义乌市这个造就走向了国际的县级市常住人口有125万左右,据了解15年的时候该县城经济生产总值达到了九百多亿,如今在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全球小商品的集散地之一。

六、张家港市

  在中国十大富县城排名中张家港市是一个港口型的县级市,而且境内也有不少的资源,所以常年都有吸引不少的外资进入,在经济、文化、金融等方面的实力都很强。

七、太仓市

  太仓市地处江苏省,是当地综合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一座县城,旅游资源不少,矿产资源不少,还有着便利的交通,所以在国际上也有不小的知名度。

八、长沙县

  长沙县位于湖南省,该县城是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时候的代表性地区,到目前县城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善的产业结构,在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上实力雄厚。

九、江阴市

  江阴市地处我国江苏省的南部方向,水路交通建设得极其完善,境内还分布得有不少珍稀类的资源,所以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上处于垄断性地位,经济实力自然强大。

十、宜兴市

  在中国十大富县城排名中宜兴市也是位于江苏省的县级市,占地面积将近两千平方千米,陶资源丰富,是我国闻名于世的陶都,工农业经济实力排名靠前。

中国十大强县排名

全国千亿县排名

NO.1、昆山市(江苏)3160.29亿元

昆山市的经济气力很是丰富,持续多年位居世界百强市榜首。昆山不单经济成长得很好,并且人居情形也很是美妙,是首批“国度生态园林都市”。有周庄、锦溪、阳澄湖等着名景点。

NO.2、江阴市(江苏)3083.3亿元

江阴市,是一座滨江口岸花圃都市,平易近营经济发家,创造业强,以本土州里企业发迹,是城镇经济领航者。江阴市有43家上市公司,2016年,江阴有9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被誉为“中国成本第一县”。有华西村、徐霞客故舍等着名景点。

NO.3、张家港市(江苏)2300亿元

张家港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拓带交汇处的新兴口岸家产都市,持续多年位居世界百强县、中国中小都市综合气力百强市前哨,在经济、学历、金融、商贸、会展、处奇迹和社会培植等规模成绩明显。有双山岛、、东渡苑、恬庄古镇、暨阳湖等着名景点。

NO.4、常熟市(江苏)2112亿元

常熟是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位于中国县域经济、学历、金融、商贸、会展和航运中心的前哨。是中国“地区经济强县统筹成长组团”成员。有虞山尚湖旅游体面度假区,沙家浜旅游体面度假区等着名景点。

NO.5、晋江市(福建)1744.24亿元

晋江市是闽南金三角的焦点,是中国经济最发家县市之一,集闽南金三角经济开放区、世界闻名侨乡、台湾同胞首要原籍地于一体。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佳誉。有安平桥、衙口、八仙猴子园等着名景点。

NO.6、宜兴市(江苏)1320亿元

宜兴是中国综合气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持续多年被评为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市,在经济、学历、商贸、会展、处奇迹和都市培植等规模成绩明显,一向处于中国县级市的前哨。有善卷洞、竹海、东坡私塾、玉女潭等着名景点。

NO.7、长沙县(湖南)1280.3亿元

长沙县在2016年实现地域出产总值1280.3亿元,人均出产总值到达13.8万元,在世界县域经济根基竞争力、中国中小都市综合气力百强排名中,分袂跃居第7位、第6位,连续领跑中西部,获评“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都市(县级)”。有杨开慧故舍、田汉故舍、陶公庙、白鹭湖等着名景点。

NO.8、浏阳市(湖南)1218.2亿元

浏阳市是省城长沙副中心和湘赣边地区性中心都市,持续两年登上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都市榜》,县域经济与县域根基竞争力跃升至世界百强县第19位。有大围山、道吾山、浏阳河等着名景点。

NO.9、慈溪市(浙江)1209.42亿元

慈溪是长三角地域大上海经济圈南翼紧张的工商名城,也是中国国务院允诺的沿海经济开放区。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更是拉近了与上海的间隔,一跃成为长三角南翼黄金节点都市。有上林湖、达蓬山、鸣鹤古镇、杭州湾湿地着名景点。

NO.10、即墨市(山东)1180.48亿元

即墨市在2015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都市第15位、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强”第7位。2016年,即墨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居世界第9位,成为江北第一县。有鹤山,聚仙门,田横岛等着名景点。

中国十大强县排名

全国300强县排名


答:只能列出中国百强县市排名榜单:

具体榜单:

1.江苏省昆山市

2.江苏省江阴市

3.江苏省张家港市

4.江苏省常熟市

5.湖南省长沙县

6.浙江省慈溪市

7.江苏省太仓市

8.福建省晋江市

9.江苏省宜兴市

10.浙江省义乌市

11.山东省龙口市

12.浙江省余姚市

13.浙江省诸暨市

14.山东省荣成市

15.福建省石狮市

16.河北省迁安市

17.福建省福清市

18.浙江省乐清市

19.江苏省丹阳市

20.湖南省浏阳市

21.江苏省如皋市

22.浙江省海宁市

23.江苏省扬中市

24.浙江省桐乡市

25.浙江省瑞安市

26.山东省胶州市

27.江苏省启东市

28.江苏省海安市

29.福建省南安市

30.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31.浙江省玉环市

32.山东省滕州市

33.山东省莱州市

34.浙江省温岭市

35.福建省惠安县

36.浙江省德清县

37.江苏省泰兴市

38.河南省新郑市

39.江西省南昌县

40.江苏省如东县

41.江苏省溧阳市

42.江苏省靖江市

43.辽宁省瓦房店市

44.河北省任丘市

45.江苏省邳州市

46.江苏省东台市

47.山东省肥城市

48.浙江省宁海县

49.江苏省句容市

50.浙江省嘉善县

5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

52.河南省巩义市

53.陕西省神木市

54.山东省广饶县

55.浙江省象山县

56.河南省荣阳市

57.福建省安溪县

58.浙江省平湖市

59.江苏省沭阳县

60.江苏省高邮市

61.浙江省长兴县

62.安徽省宁国市

63.江苏省沛县

64.安徽省肥西县

15.福建省石狮市

65.安徽省当涂县

66.山东省新泰市

67.山东省邹城市

68.安徽省肥东县

69.江苏省仪征市

70.江苏省建湖县

71.云南省安宁市

72.河南省禹州市

73.湖南省宁乡市

74.山东省昌邑市

75.山东省齐河县

76.河南省永城市

77.山西省孝义市

78.贵州省仁怀市

79.江苏省兴化市

80.湖南省醴陵市

81.安徽省长丰县

82.山东省禹城市

83.山东省青州市

84.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

85.湖北省大冶市

86.贵州省盘州市

87.江苏省新沂市

88.河南省长葛市

89.吉林省梅河口市

90.四川省西昌市

91.安徽省天长市

92.吉林省延吉市

93.河南省长垣市

94.江西省樟树市

95.浙江省新昌县

96.海南省琼海市

97.安徽省广德市

98.广东省四会市

99.广西省平果市

100.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中国十大强县排名

全国经济百强县排名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宜兴市、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中国十大强县排名

我国粮食产量前十位县市排名

 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

河北省藁城市

  藁城市

  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生产能力

  河北省藁城市总人口7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5万人,耕地82.1万亩。藁城市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好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科技普及、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力度,乘势而上,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全市粮食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2.9万亩,粮食总产53.5万吨,粮食单产、粮食优质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和贡献量等多项指标位居河北省各县(市)前列。

  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一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充分发挥藁城市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选育和繁种上的优势,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结构优化升级,全市优质麦面积达到了45.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种植优质麦比普通小麦亩均增收100元,全市共计增收4500多万元。二是推广普及了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取得了确保亩产过千斤,亩节约成本33元的较好经济技术指标。三是进行了种植形式改革和示范,将原来的“三密一稀”“两密一稀”种植形式改为15厘米等行距种植,优化了小麦生长发育的地力布局和空间布局。四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减次灌溉节水高产”技术。五是实行了“病虫草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全面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危害。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持续增产能力。一是抓好农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实施了优质粮食丰产工程、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国家和省市农业项目,加快农田建设投入。二是加大市、乡、村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市、乡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实行重点倾斜和扶持。三是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行电、水、路、林、田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一改三化一整治”工程。

  黑龙江省五常市

  全方位实现粮食生产标准化

  黑龙江省五常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产粮大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72.8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60.4万亩。辖11个镇、13个乡、260个行政村。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1.63亿斤,被评为全国10个粮食生产标兵县之一。2005年全市粮豆薯作物面积360万亩,比上年增长5.4%,2005年粮豆薯总产34.1亿斤,比去年增加8%,粮豆薯平均单产948斤,比去年增长2.4%。其中水稻总产17.1亿斤,比去年增加4%,水稻单产1096斤,比去年增长2%。玉米总产13.76亿斤,比去增加8.8%,玉米单产1146斤,比去年增长8%,大豆单产320斤,比去年增长3.2%。2005年粮食商品量24.1亿斤,比去年增加9.3%,人均占有粮食5102斤,可向外调出商品量19.7亿斤,比去年增加9.3%。全市实现产值5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仅粮食生产一项,人均增收2500多元。

  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进优质粮食产业升级。一是在生产资料投入上实现高标准。今年的物资投入充分体现节约、优质、高效和精量的原则,严把质量关,确保投入标准。水旱田全部应用优质高效新品种。把优质品种的选育推广作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几年来,先后培育出松粳二号、五优稻一号、五稻三号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品种。

  建立2.5万亩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对优质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种子繁育,保证了良种供应。二是在整地上实现标准化。该市坚持抢墒整地,松、翻、旋、起垄和镇压连续作业。今年全市整地面积150万亩,达到待播状态面积180万亩。三是在播种、育苗、栽培上实现高标准。在今年粮食生产上,该市严把播种、育苗、栽培质量关。在旱田生产上,采取机械精量播种和人工细摆种,给种子萌发创造适宜条件。水田生产上,实行“三早一抢一保”。通过早扣棚、早育苗、早插秧,抢上头茬水,保证标准。四是在灌溉和收割上实现标准化。全市大面积推广了旱耙、旱整地、浅湿灌溉等节水技术,可节水40%。

  安徽省霍邱县

  做强产业提高效益

  霍邱县位于安徽西部,200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总产位居全省第一。

  霍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发展,把优质粮油生产确定为振兴霍邱县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全县确立了“稳定面积,优化布局;良种良法,主攻单产;做强产业,提高效益”的总体发展目标,粮食生产仍然取得了可喜成绩。

  全县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发展优质水稻基地10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80万亩,发展优质稻订单60万亩、优质小麦订单30万亩。全县日产量50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116家。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种粮大户,县政府给予扶持奖励。全县已发展了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7家,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20家,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300多家。为了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优质稻开发“1511”工程,即在5年时间内,优质杂交稻制种面积发展到1万亩,年产杂交稻种500万斤,种植优质稻100万亩,生产优质稻10亿斤,进一步拉紧水稻生产的产业化链条。

  强化技术服务,努力提高产量水平。一是建立了粮食作物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制度。县农委专门成立了粮油作物品种引进品试鉴定委员会,筛选适合本县推广的主导品种。二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在全县实施了“5122”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即全县500名农业技术人员接受一次技术知识更新培训;重点培训1000户种养大户;培训农民20万人次;农民增收200元。三是大力开展高产攻关活动。组织各级农技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积极开展粮食作物“万、千、百”优质高产攻关活动。四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了“霍邱县农技推广协会”,以协会为纽带,把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产业化龙头企业联为一体。五是大力推广适用技术。重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农业技术的推广。

  河南省滑县

  发挥优势加快“四化”进程

  河南省滑县位于豫北平原,属小麦主产区。2005年该县发挥产区优势,深挖增产潜力,灾害之年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县粮食总面积250.7万亩,比上年增加了7.4万亩,平均单产438.8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2公斤,总产110万吨,比上年增加了4.5万吨。

  创建“11331”工程,推进良种化进程。依托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滑县种子公司(一个龙头);组织全县种子生产者创建了滑县种子协会(一个协会);通过大力实施“11331”工程,该县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

  丰富服务手段,推进良法应用步伐。实施科技入户,构建“5320”体系。下大功夫开展了10个乡(镇)、100个村、1000个示范户、20000个辐射带动户的科技入户工作,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滑县特色的“5320”农技推广新体系。

  开展两次行动,推广配方施肥。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秋季行动,县、乡、村配套建立了“放心农资”超市和测土化验工作点;2005年粮食生产共推广配方施肥190万亩,其中配方肥应用面积60万亩,较好地起到了科学施肥、节约成本的作用。

  推广关键技术,科学指导生产。针对农情,邀请部、省专家实地会诊,制定相应对策,分派技术人员包乡包村,科学指导粮食生产,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投入的合理化。

  滑县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将进一步发挥农业大县的优势,大力推进粮食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四化”进程:

  科技化。依靠“11331”良种工程和科技入户为主的良法工程,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化水平。

  标准化。逐步建立完善各种粮食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增强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品牌化。实施“品牌”战略,叫响“滑丰”种子品牌,做强“华州”粮食品牌,通过品牌带动,努力使滑县粮食再上台阶。

  产业化。依靠龙头带动,拉长产业链条,打好粮食强县基础。

  湖南省湘潭县

  狠抓组织领导狠抓粮食转化

  湖南省湘潭县耕地100.62万亩,其中水田93.76万亩,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年产粮8亿公斤以上,粮食总产量多年来居湖南省首位。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183.645万亩,同比增长2.4%,粮食总产量90.9万吨,同比增长2.8%;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26公斤,比2004年增加15公斤,全年为社会提供商品粮47万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可提供商品粮总量各项指标均达历史最好水平,居全省前列。

  湘潭县狠抓组织领导,强化发展粮食生产的责任。成立了县发展粮食生产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县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把粮食生产作为县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来抓。

  抓政策落实,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广泛宣传贯彻了中央1号文件。在全县形成共谋粮食生产发展大计的热潮。同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严格执行用地“六不准”,确保了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

  抓技术服务,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中,重点做到了物资准备到位、资金保障到位、生产资料质量保障到位。

  抓粮食转化加工,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全年共转化粮食总量达47万吨,粮食转化率达51.7%。一是作为饲料用粮。二是大力扶植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引导龙头企业投入建设粮食生产基地。采用以村组为单位,与龙头企业签订定点生产、定单收购、基地建设的合同,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逐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种粮的比较效益稳步上升。

  抓基础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水库除险保安等防洪保安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公路硬化步伐,新建通村公路126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二是将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

  吉林省榆树市

  榆树市

  依托资源强化产业带建设

  榆树市是吉林省农业大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2005年,在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榆树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8.4亿斤。该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是:

  依托资源优势,全市进一步强化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立西部百万亩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沿“一江两河”建立了5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沿东部丘陵地带建立了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三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全部实现良种化、标准化种植,并对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机械化生产等实用技术组装配套。目前,三大基地突显优质优势,已成为德大、大成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优质原料基地。

  全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5.5万公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对此进行了大力改造。在全面实行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达到每公顷施用农肥30立方米。全市化肥施用量35万标吨,比去年32万标吨增加了9.3%;配方施肥应用了“稳磷、增氮、增钾、增锌”的技术,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此项技术的实施实现了粮食增产1.5亿斤。

  通过实施农业机械装备推进工程,逐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百万亩全程机械化,降低斤粮成本0.06—0.10元,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可增产粮食1亿斤。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落实,今年全市粮食产量由2004年的46.5亿斤增加到今年的48.4亿斤,增长了1.9亿斤,其中:玉米增产1.02亿斤;大豆增产0.4亿斤;水稻增产0.4亿斤,其它粮食作物增产0.08亿斤。实现了全市粮食总产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既定目标。

  江苏省兴化市

  实施项目建设创新生产技术

  兴化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2004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市)荣誉称号,为努力发挥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和作用,2005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努力走“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发展路子。

  2005年全市粮食生产呈现“三增”的特点:一是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0.33万亩,较上年增加12.78万亩。二是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亩均粮食单产450公斤,较上年的439公斤增加11公斤。三是农民种粮效益继续增加。在粮价较上年小幅下跌的形势下,全市种植业总产值31.44亿元,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1645元,种粮纯收入870元。

  以产业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优质粮食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全市组织实施了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示范区、国家粮食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90多万亩,优质中、弱筋小麦生产基地80多万亩,优质啤酒麦原料基地20多万亩。

  以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为支撑,努力促进粮食生产的提质增效。大力组织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工程,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化水平。一是抓住良种补贴实施机遇,努力加大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的推广应用。二是大力推广优质粮食高效栽培技术,巩固提高三麦免耕机条播、测土配肥、水稻旱育稀植、水稻机插秧、抛秧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市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90%以上。三是病虫害防治和抗逆减灾技术取得显著成效,面对今年三麦、水稻病虫害发生严重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形势,全市上下强化植保预警体系建设,坚持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控制技术,病虫害损失率在3%以下。

  山东省兖州市

  依靠科技搞好技术服务

  山东省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位于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玉米优势产业带内。

  2005年,兖州市按照“保护耕地,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坚持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应用”的粮食发展思路,不断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实现了持续增产增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了80万亩,总产达到了43.4万吨,比上年增产0.8万吨。粮食人均占有量1018公斤,商品率达到70%,通过粮食加工利用和市场流通等形式,全年提供商品粮总量达30万吨,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全市已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市、镇两级现有农业技术干部800多人,农技人员实现了定岗、定编,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达到了队伍稳、人心稳、事业心强。

  建立完善科技示范带动体系。建立了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田、超高产攻关示范田和1000块高产示范田,重点示范推广了10个强筋小麦和高淀粉玉米品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夏玉米免耕覆盖栽培技术和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抓好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该市选聘了100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承包100个村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示范户,辐射带动1万名科技明白人。该市还投资20多万元在全市建设了20个农民科技书屋。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中心,开通了兖州市农业信息网、兖州市农业蔬菜信息网,建立了农业110快速反应系统,及时向广大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

  扎扎实实地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市配方施肥覆盖面达95%以上,肥料施用量减少了10%左右,化肥利用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

  深挖潜力实现八大突破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辖13个镇43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32万亩,年均粮食面积在160万亩左右,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2003年至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17.97亿斤,同比增长2.27亿斤,其中小麦总产7.5亿斤,同比增长1.9亿斤;水稻总产7.18亿斤,同比减少0.47亿斤,杂粮总产3.29亿斤,全区人均占有粮食1790斤,粮食商品率75%,人均收入达到3860元,比上年人均收入3700元增加了160元。

  今年,该区强化措施,狠抓了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实现粮食生产全面丰收。主要做法:“实现八大突破”。

  在国家惠农政策宣传上实现新突破,增强粮农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

  在引导粮农调整上实现新突破,实现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92.4余万亩,比上年154.9万亩扩大37.5万亩。总的调整趋势为调增主导(大宗)粮食作物面积,稳中有增小杂粮作物面积,全区粮食面积的增长为全区粮食产量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科技推广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品质和总产。2005年以来,该区大力实施科教兴粮战略,努力提高农作物生产科技含量,全区实用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1%和95%,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

  在农业科技培训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确保粮食生产“一优两高”。

  在粮食政策落实上实现新突破,极大地调动种粮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粮食流通上实现新突破,提高加工增值水平。把龙头加工企业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点来抓,以发挥较大的带头作用,提高全区粮食生产加工水平。

  在组织领导上实现新突破,实行粮食生产奖励制。2005年,全区粮食生产层层实行包保责任制。

  四川省中江县

  突出项目管理搞好设施建设

  四川省中江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大县。耕地104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2004年农业总产值4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全县粮食总产71.21万吨。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中江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粮食生产两年跨两大步,今年粮食总产、单产和商品率创历史最高纪录。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25元,比上年增长270元。

  200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82.66万亩,比上年增加7.86万亩,增4.50%;亩产417.5公斤,比上年增10公斤,增2.48%;实现粮食总产76.26万吨,比2004年增5.05万吨,增7.1%,比2003年增8.08万吨,增11.9%。

  为了加强粮食生产,中江县全力实施增粮增收科技项目。

  2005年,在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中,选定10个镇、101个村、1000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示范作物水稻面积共2064亩。培育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2890户农户,示范户水稻单产比前三年平均提高12.3%,每亩水稻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5.6%以上。建立了百亩超级稻核心区,亩产分别达到703.6公斤和715.3公斤;在10个试点镇建立的千亩超级稻示范区,面积达到2060亩,亩产达到671公斤;辐射带动了全县8万亩水稻应用超高产栽培技术。培训核心农户3152户,其中粮食生产核心农户2000户,培训主体农户31520户。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2005年,中央、省、市、县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并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全年总投入2.95亿元,投资1140万元建设标准粮田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投入1100万元,改造面积1.93万亩,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粮食生产能力。

中国十大强县排名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