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在元朝之前既没有村落,也没有具体的名字。当地民众称“格阿那盟”,译成汉话便是“四肢爬行之地”(也就是需要四肢都用来攀爬才能前进)。那个时候,青岩一带是原始荒凉的地方,渺无人烟,行路艰难可想而知。


青岩城北狮子山一带逐渐形成了马匹集散地。黔南、云南、广西等地马贩子风餐露宿,不远千里,赶着马儿云集于此。待马匹积蓄一定数量后,才成批赶往贵阳,途经遵义,去四川贩卖。虽然这是为了经济利益所驱使,但也和当时连年征战有极大关系。元朝以前,青岩一带是火济罗氏鬼国属地。据《贵州通史》记载:“罗氏鬼国地处乌蒙山区,其民善于畜牧,所产乌蒙马和水西马名噪一时,自(宋朝)元丰以来,参与四川卖马,在泸州一带出市,支持了宋朝抗击金、元(战争)。”


在青岩逐渐形成的马匹集散地,最开始被人称为“播瓮麻皆”,这是布依话,译成汉话就是“大山下的马匹集市”,实际上和现在的大牲口交易市场类似。从此,青岩便有了最初的固定名字。到了明朝,贵州地区对外供应马匹数量动辄上万匹,如著名的奢香夫人的丈夫霭翠先生在明军征讨云南时就“备马一万匹”及其他一些军用物资助明军。又据《贵州通史》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十一月,(朝廷)命宣宁侯曹泰赴贵州买马,得马五百匹。同月,贵州都司又将所市(买)马四百匹送至京师。稍后,普定知府者额贡马三百余(进贡三百多匹马),而四川、贵州二都司又将所市(买)的马一万一千六百匹送至南京。至此,贵州贡马遂成惯例。”那时,除了养马专业户外,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养马是主要副业,一匹马价可达六百吊(钱)至八百吊(钱),1吊钱是个什么概念呢?宋朝时,1吊钱约等于1000文,而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到1500文铜钱。显然,养马比种粮食还强,何乐而不为?


被称为“播瓮麻皆”的青岩成了西南最大的马匹集散地之一。往贵阳送的马也由过去每次的二三十匹或六七十匹的马帮发展到一次就有上百匹甚至数百匹的大马队。由于贩马经营的需要,数百年下来,狮子山麓下不但修建起数百间马厩,而且在偌大的院坝边缘搭建了不少高大敞棚与悬地粮仓,用来堆积谷草、麦秆、苞谷、黄豆、高粱、荞麦,用以备滞留马匹的不时之需,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正儿八经建造的供人居住歇息的茅屋、石房。兴旺的马市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


青岩猪脚


农业成为引人注目的百年基业,马市周围的深山老林中逐渐有了人烟,各民族村寨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狮子山下的“播瓮麻皆”也渐渐被人们称为“麻嘎典”。译成汉话就是“关马群的院坝”。


改叫“麻嘎典”的青岩除了贩马经营日益扩大外,又逐渐发展成了当时贵州地区最大的粮食、药材、茶叶集散地之一。到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傅友德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的元梁王,两年时间就将云南平定。此后,明军在贵州戍军屯田。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力支持的,他深知“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认为以黔防滇须大量用兵,如将巨额军费加在人民头上,势必无法承担,所以要求“寓兵于农”,下令奖励屯田垦荒,使军队自给自足。故当时有“三分守城,七分下屯”的政策规定。


青岩糕粑稀饭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贵州都指挥司又增设贵州前卫,第二次戍军屯田运动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青岩堡就是此时建立的。据《青岩镇志》记载:“贵州前卫仍领前、后、左、右、中五个千户所,中千户所的第九百户所就驻青岩。”《贵州图经新志》也记载有:“青岩在治城南五十里,贵州前卫屯田其下。”


当时,贵州前卫中千户所的第九百户所百户长叫王荣,字元贵,士兵出身,因屡立战功被提拔成百户长,为人英雄侠义、胸襟高旷。他带领一百二十名弟兄到“麻嘎典”一带,将就那里的简陋房屋设施开始营造屯堡。王荣爽朗慷慨,广交朋友,和睦四邻,善待商旅,且对本寨弟兄们的事十分关心。人们敬慕其为人,渐渐将“麻嘎典”呼为“青岩”或“王荣堡”。“青岩”也是布依话,本意是指“兵营”“营盘”“军城”,译成汉话就是“军队驻扎的地方”或“大兵们住的营房”或“屯兵住的寨子”。所以,青岩并不是“青色的岩石”这个意思,布依话的“青色岩石”叫“要播炎”。


苗族则称青岩为“格养”,不过这个称呼没能够风靡通用。“青岩”之名之所以立即被人们认可接受,称呼至今,一是因为当时布依族在当地占统治地位,自是以其语言为主;二是官方的书面记名,从一开始就用了“青岩”二字,连最早的明代史书亦记为“青岩”。而青岩在汉语字面上理解就是“黛青色石岩”,也很符合青岩一带地理山貌的特点,并且青岩城内外不少建筑如城墙、房墙、院墙、屋顶、街道、朝门、基石、石柱础、石桥、石缸、墓碑等亦采用当地的青石。古青岩城似乎也就名副其实了。以至于有不少史书文章都想当然地认为:“青岩这个地名,是因为当地岩石多为青色,故为青岩。”或“因狮子山山色青黛,故当地堡子以山色而得名,叫青岩堡”等等。其实这样的解释并不是“青岩”这个名字的由来。不过,“青岩”字面的理解确实符合当地青石地貌,青岩的称呼最终被人们接受固定下来。而“王荣堡”、苗族的“格养”“格阿那盟”及布依族的“播瓮麻皆”“麻嘎典”等远古称呼的地名则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青岩古镇名字来历 扩展

青岩镇古的得名:《贵州图经新志》载 “青崖在治城南五十里,贵州前卫屯田其下”,《贵阳府志》称之为:“突起河干,登其上,可眺望数十里”。当地百姓名屯堡“青崖”,后写为“青岩”。贵州话属于北方语系,“岩”音“ai”,故名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