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提名地(目前正与龟峰、龙虎山、泰宁、赤水、莨山、江郎山组成丹霞地貌组合共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和浈江区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自然遗产地。 与鼎湖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广东四大名山 。形成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距仁化县城9公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其余三座名山是罗浮山、西樵山、鼎湖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蓝天,无数奇岩美洞,隐藏于山中,景色相当奇丽。因而,有人曾说过这样过誉的话:"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广东一丹霞"。   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李永茂兄弟和丹霞山   《仁化县志》载,在唐末,丹霞山曾有过佛教居士来游,但无营构。北宋崇宁间(1102-1106年),法云居士自山麓攀援而上,见锦石岩竟然集雄奇秀美于一身,可以养静,叹曰:“半生在梦里过了,今日始觉清虚!”。于是聚集百余人到丹霞山下层的锦石岩开山建庵,并开始向中、上层经营。但大规模开发丹霞山,还是从李永茂、李充茂两兄弟开始。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变,明灭,其遗臣江西虔州(今赣州)巡抚李永茂(字孝源,号嵩道人),忠愤填膺,耻事清朝,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离开赣州,越过梅岭,避乱来到丹霞山隐居。李永茂之弟李充茂在《丹霞山记》一文中曾说到:“伯子(按,作者对其兄李永茂的尊称)余勇可贾,意津津未倦,盖乐此不为疲乎,此丙戌(顺治三年)重阳也。是夕,偕诸子宿山中六祖堂......随与诸子谋曰:是山也,有险足固,有岩足屋,有樵可采,有泉可汲,其亦避世之奥区乎。”于是李氏出金百余两,向仁化县汞生刘望夫、刘松涛兄弟买得丹霞山,将其先父安葬在丹霞山对岸的云石山南面,他带着弟弟充茂和两个儿子暨亲戚幕僚众人,劈除荆棘,修关门、凿石阶、架木梯、建房屋,隐居山内,侍奉母亲。   同年冬,明唐王朱聿键复明失败,殉国。李永茂立即赶赴粤西,与总督尚书丁魁楚、兵部侍郎瞿式耜等,共立桂王朱由榔,建立南明政权,改年号为“永历”,进行反清复明。朱由榔拜他为文渊阁大学士,他以父丧固辞。后,专任进讲竺读,不参政务。不久,他看到南明王朝内派系林立、相互倾轧,自己不能力挽狂澜,江山难于收拾,在惘怅至极之下,写下了《忆丹霞山居》七律三首。其中有“雁阵南飞悲故国,螺川西望恨街亭”、“三岩一出秋容老,惭愧闲身泛水萍”和“孤臣强揾昏朝泪,调配峡边颂野萍”等感概万千之句。李充茂在《丹霞山记》中说他后来,“苍梧暨驾,赍志以终”,王夫之《永历实录》说他“入仁化山中,郁郁以疾卒”。   李永茂的弟弟李充茂(字鉴湖),明朝的礼部主事,崇祯皇帝殉国后,即跟随他哥哥一同隐居丹霞山,伺机反清复明。后见复明无望,即继承他哥哥的遗志,锐意经营丹霞山,首先在山顶的云岩、雪岩及虹桥之下,筑墙多堵,以巩固岩沿基围。接着又开井引泉,构筑亭台。还买置芳坑洞田租三十石,施作六祖堂香火。经过他的努力开发,全山初具规模,原来不甚出名的丹霞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   清顺治八年,李充茂带领两个侄子扶先人灵棺北上河南邓州故乡安葬后,又独身一人返回丹霞山隐居。他曾到广州海幢寺拜天然和尚为师, 发出家,法名今地。顺治十八年他将丹霞山舍给师兄今释澹归,请澹归继续开发丹霞山。澹归即于康熙元年(1662年)来丹霞山,刻意开辟道场。   可以说,法云居士是锦石岩建庵之祖;李氏兄弟是丹霞山开山之祖;今释澹归是开辟丹霞山道场之祖。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