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及习俗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传说

据说,周成王年幼时曾削桐叶为圭,以封其弟叔虞,史官闻之日“天子无戏言”,遂封叔虞于唐,称为晋。晋至献公;献公宠幸骊姬,杀太子申生,并欲伐次子重耳于蒲。重耳得知消息后出逃,在外流亡了19年。有一次,重耳几天没有吃上饭,介子推忍痛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充饥。重耳复国后,封赏了当年所有鞍前马后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声不响,背起老母上了绵山。

介子推的一个随从为主人鸣不平,悬书宫门,告于文公。晋文公也算明君,深感内疚,下旨寻找介子推,但总找不到。

后来听说介子推躲在山上,便亲自前往探访,还是没有找到。有人献策,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放火烧山,介子推为了母亲一定会出来。晋文公觉得此话有理,于是下令焚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最后人们发现介子推与母亲相抱烧死在一棵柳树下面。晋文公见状,十分伤心,命将绵山改名为“介山”。晋国人为纪念介子推,一个月内不肯烧火做饭,尽吃冷食

 寒食节的习俗

食麦粥、子推蒸饼

麦粥是寒食的传统节食,王仁兴先生称:“在中国古代饮食史上,麦粥是中国人的主食处于粒食阶段的品种之一。禁烟断火日以麦粥为主要的节日食品,既是上古饮食风俗的痕迹,也是中国传统饮食风俗具有延续性的生动例证。”唐代的寒食粥有杨花粥、场粥等花色品种。子推蒸饼即是汉代的枣糕,汉代崔皇《四民月令》称:“寒食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

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是重要的寒食节的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称墓祭、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

寒食节习俗

 踏青

踏青是常见的寒食节习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打秋千

寒食节的习俗,清明之日,时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人们不仅踏青旅游,而且要进行荡秋千、拔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节日充满了春天的欢乐。寒食、清明期间,唐长安盛行打秋千等体育活动。打秋千据说是为了预防寒食日冷餐伤身。这是春日最受妇女们欢迎的活动。秋千本名“千秋”,原取“千秋万岁”,祝人长寿的意思。

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又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

寒食节的由来和习俗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传说

据说,周成王年幼时曾削桐叶为圭,以封其弟叔虞,史官闻之日“天子无戏言”,遂封叔虞于唐,称为晋。晋至献公;献公宠幸骊姬,杀太子申生,并欲伐次子重耳于蒲。重耳得知消息后出逃,在外流亡了19年。有一次,重耳几天没有吃上饭,介子推忍痛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充饥。重耳复国后,封赏了当年所有鞍前马后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声不响,背起老母上了绵山。

介子推的一个随从为主人鸣不平,悬书宫门,告于文公。晋文公也算明君,深感内疚,下旨寻找介子推,但总找不到。

后来听说介子推躲在山上,便亲自前往探访,还是没有找到。有人献策,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放火烧山,介子推为了母亲一定会出来。晋文公觉得此话有理,于是下令焚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最后人们发现介子推与母亲相抱烧死在一棵柳树下面。晋文公见状,十分伤心,命将绵山改名为“介山”。晋国人为纪念介子推,一个月内不肯烧火做饭,尽吃冷食

 寒食节的习俗

食麦粥、子推蒸饼

麦粥是寒食的传统节食,王仁兴先生称:“在中国古代饮食史上,麦粥是中国人的主食处于粒食阶段的品种之一。禁烟断火日以麦粥为主要的节日食品,既是上古饮食风俗的痕迹,也是中国传统饮食风俗具有延续性的生动例证。”唐代的寒食粥有杨花粥、场粥等花色品种。子推蒸饼即是汉代的枣糕,汉代崔皇《四民月令》称:“寒食以面为蒸饼样,团枣附之,名曰枣糕。”

祭祖扫墓

祭祖扫墓是重要的寒食节的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称墓祭、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

寒食节习俗

 踏青

踏青是常见的寒食节习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打秋千

寒食节的习俗,清明之日,时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人们不仅踏青旅游,而且要进行荡秋千、拔河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节日充满了春天的欢乐。寒食、清明期间,唐长安盛行打秋千等体育活动。打秋千据说是为了预防寒食日冷餐伤身。这是春日最受妇女们欢迎的活动。秋千本名“千秋”,原取“千秋万岁”,祝人长寿的意思。

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又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

寒食节的来历译文

关于寒食节是怎么来的,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就是一代名君“晋文公”重耳与他的大臣介子推之间的故事。

  春秋时期,重耳忍辱负重多年,最终成为了一代霸主“晋文公”,而他这番事业的背后少不了一个叫介子推的大臣。重耳成功之后,但介子推却选择归隐,明明能共患难,为啥不能共享福呢?重耳为了逼迫隐居在绵山介子推兵行险招,于是放火烧绵山,奈何介子推对功名利禄毫无所动,大火都没将他逼出山,活活被烧死。

  重耳很伤心失去这样一个肱骨大臣,为感念忠臣之志,将介子推葬于绵山,并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寒食节就是这样来的。

  寒食节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了,在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一直在流行。

  寒食代表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千年如一日。后来随着时间的变化,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

我想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有关的风俗

寒 食 节 的 来 历:

清明前二日(一说清明前一日,也有说是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据南朝梁宗懔《荆出楚岁时记》说,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节,所以有"一百五"就为寒食节的代称.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子推的.

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逃避动乱,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远的地方.

重耳生病了,追随他的臣子只能给他送上野菜和野果.重耳叹气道:"我实在食不下咽啊!"

这天,介子推给重耳捧上了一碗香喷喷的肉汤.重耳惊喜地问:"好香!好香!你从哪弄来这美食啊 "

介子推不作解释.重耳吃了这碗肉汤,只觉精神好多了,病情好转,渐渐康复过来.

后来,重耳辗转得知,那碗肉汤的肉,原来是介子推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来的.

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文公.他封赏群臣,但却忘记了这位曾共患难的介子推.

介子推知道晋文公把自己忘记了,就对年迈的母亲说:"我们离开这,到深山过日子吧!"

介子推走后,晋文公觉得很惭愧.他率领大队人马在丛山之间找寻介子推的下落.

晋文公没法找到介子推,便想到用放火烧山的方法把介子推逼出来.可是介子推宁愿和母亲葬身火海,也不肯走出深山.

这天,刚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以后每年这天,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都不生火,只吃凉的食物,并把这天称为"寒食".

风俗:

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

寒食节的来历是什么

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规定每年在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晋国国内家家户户都要禁烟火而吃冷食,据说这就是寒食节吃冷食习俗的来源。

  于是晋地之民便在每年的寒食时节断火冷食。最初寒食节的断火时间为一个月,但由于天天吃生食,致使许多人因身体不适而生病。到东汉时期,并州刺史周举注意到此种状况后,为解决这个问题,便亲自到介之推庙进香,请求介之推将断火的时间改为三天。此后随着寒食节风俗向全国的传播,断火之俗也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断火时间也逐渐由三天改为了一天。

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