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义利观,传统儒家大师都曾有过相关的言论。例如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孟子也曾说:不义之利“不苟得”;大义面前连死都不怕,更不会贪利避祸。(《孟子·告子上》)

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传统儒家有其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所以其思想也会带有一定的阶级色彩。

在当代社会中,义利观常表现于商业中的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现象。良好的义利观,通常以重义轻利为基础,为社会普遍群众创造价值,汲取较少的物质财富;而歪曲的义利观,具体表现为拜金主义,甚至忽视道德,践踏诚信等。

在中国传统美德中,正确的义利观占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人民所推崇的做人经商的终极追求。

义利观是一种经济伦理思想

什么是义利观 扩展

所谓“义利观”是指人们如何对待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观点。这里的“义”主要包含两方面的 意思:

一是“正义”,即指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标准;

二是“义气”,即主持 公道,同情他人的正义行动或甘于替他人承担风险和牺牲的气概。这里的“利”指物质利益和功利,它涉及到 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什么是义利观 扩展

义利观的内涵

我国传统的义利观,是将义、利各自的理念结合所形成的对一定社会经济矛盾的观点和认知,既包含经济层面的利益取舍,又关乎人们的价值设定和追求问题。在中国早期(特别是先秦时代)的各种义利观点主要是围绕针对公利与私利所展开的,在西周分封制时期,其经济形式的体现为领主经济。但对于平民来说,涉及自身的便是私利,其余均为公利。

什么是义利观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