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


古代称葫芦为“壶”,“悬壶济世”来形容医术高明。


而这个典故,不得不提的两个人——费长房与壶公。费长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为市掾(管理市场的官员)。唐王悬河《三洞珠囊》中记载“壶公谢元,历阳人。买药於市,不二价,治病皆愈。”


壶公在市场上卖药,不能还价。有患者买药后,壶公就会告诉他吃了药以后一定会吐出什么东西,什么时候病能好。壶公常常会挂一个壶,天黑以后壶公就会跳进壶里,这一幕正好被费长房看到,于是他便知道壶公绝非等闲之辈。自此之后,费长房日日买酒肉恭恭敬敬拜见壶公。时间一长,壶公见到了他的诚意便领他进入壶中。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悬壶也就成了人们对医生行医的敬称。


杏林


“杏林”一词,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据晋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只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患者在山坡上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症,只须载一颗杏树。闻讯前来诊治的患者云集。几年以后,庐山一带杏林多达石万株之多。杏成熟之后,董奉又将杏变卖成粮食用来接济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两万余人。后来还说有老虎镇守杏林,以防不肖之徒头杏。故又有“虎守杏林”之说。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祭坛祭祀这位慈祥的道医。


正是因为这个传说,人民用“杏林”来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岐黄


有人认为岐黄是一味中草药,甚至有人它是中药黄芪、大黄的简称。其实不然。“岐黄”的确与医药有关,但它是指《内经》和它的作者。


《医源资料库》记载:“岐黄,岐伯与黄帝的合称。”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够给给人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对话的形式写成《黄帝内经》。


《内经》全称《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医人体结构、机能联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整体观念为出发点,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关系,解释人体生理、病理,阐述诊断、治疗、预防、养生等方面的方法,是我国古代一部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性著作,对后世中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影响。尤其在明代李明珍《本草纲目》问世之前,被视为医家必读之书,不读该书,则不能行医。所以古人尊称《内经》为医书之祖。而它的作者黄帝、岐伯也被尊之为医家之祖。正是这个原因,后来岐(伯)黄(帝)几乎成了“中医学”的代名词。以致后来人们学医时,就说是学习“岐黄”;对于医术高超的人,说成是精于“岐黄”、“岐黄再世”、“岐黄家”等等。


郎中


“郎中”原是秦代设立的官位,指皇帝的侍从官员。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于宋代。宋朝有位身兼“郎中”官位的御医叫陈亚,此人医术高明,深得皇帝赏识。他为人诙谐,又爱好文字游戏,曾以中药名写诗百首。如“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但看车前牛岭上,十家皮没五家皮”等。这些“药诗”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技巧将前胡、半夏、车前、五加皮等中药名糅入诗中,而让人不觉牵强附会。

医生尊称 扩展

、疾医 周代医官名,相当于后世的内科医生。


2、医师 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


3、太常 医官名,秦置“奉常”,汉代景帝时改称“太常”。


4、药医师 我国唐代已设药医师(后称药师)负责采办药品。


5、太医令 东汉曹魏时设置,隋唐改称“太医署令”,为管理医疗的职官。


6、太医博士 北魏置太医博士以教子弟。


7、医生 此称呼始于我国唐代。


8、医士 本名首见于我国北宋。


9、郎中 始于我国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说药》有杨郎中、徐郎中,我国南方各省皆称医生为郎中

医生尊称 扩展

现代对医生的称呼多种多样,有疾医、医师、先生、郎中、生命天使、医士、大夫等,中国自古不同于西方,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医生尊称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