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没有别称。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 2015年9月,专家表示,《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清明上河图又名 扩展

清明上河图没有别的名字,就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风俗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它创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时正好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的假象,以此来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而且北宋遗民怀念故土,也许在他们的眼中,这幅《清明上河图》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真实写照。

    张择端画的这幅《清明上河图》纵长24.8厘米,横长528.7厘米。

清明上河图又名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