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是贾谊的代表作,是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政论作品之一,是史论中的珠玑。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都把它用作权衡文章高下的标准,“卓荦观穷书,著论准《过秦》。”(晋左思《咏史》)“笔外纵横,实天下之奇作。”(宋范晔《狱中与诸外甥书》)由此可见,《过秦论》的确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杰作。

  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极力形容秦国累代之强,非山东崤山以东诸国所能敌;及始皇益强还灭六国而统一天下,其势力之雄,防卫之固,真可谓“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为了突出秦国的强大,“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又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谋臣策士和军事将领为六国出谋划策、八方联络、统兵打仗。然而这样的势力在秦国面前竟不堪一击,“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在忙碌与闲暇的对比中,秦国的强大已显得凛然不可逼视。文章在写陈涉之前极力排抑极力写他的地位微末,不足挂齿:“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的小人物,率领着一帮“疲弊之卒”竟把“威振四海”的秦王朝搞垮了。这就是说,不是因为陈涉有什么奇异的神通,而是秦王朝在攻守之势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继续行暴政而不施“仁义”,以致民心尽丧,他自己已经外强中干,成为腐尸朽木了。通过对比映衬,非常有力地强调了行“仁政”以安民的作用,为汉武帝,也为后世的人们揭示出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青年政治家贾谊把他改革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说服汉武帝实施正确的政策上,因而在文章中倾注了他全部的政治热情。字里行间,仿佛感到作者心脉的搏动,见到作者那种英气勃勃,挥洒自如的自我形象,读来如浩浩之江河,沛然而下,使读者不自觉地顺着文章的波澜浮沉,并为他的雄辩所折服。为了做到这一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上段里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意思都一样,说了四遍;下段里的“御宇内”、“亡诸侯”、“制六合”、“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意思也差不多,说了五遍,但毫无堆砌呆板之感,相反,它加强了文章的气势。如果只留下一句而删掉其他,那么读起来感人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此外,作者还善于使用大量的铺排,大量的夸张渲染。“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气势何等壮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精神多么振奋!整篇文章如同惊涛飞瀑,一倾而出,不可阻挡。

  贾谊是汉初最富辞采的辞赋家。这篇文章不是赋,然而在语言上却具有赋的某些特色,如文章大量使用对仗句型、排比句法,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音乐感。骈句的使用突破了“四六”句型,有的字数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时又将骈句包含于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不仅不单调而且还增强了语势。若干对偶句形成一组排比句,排比句之间又巧妙地运用虚词相关联,辗转成文,连贯而下,犹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使文章气势贯注,雄浑有力。表现出贾谊驾驭语言的高超的艺术技巧。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 扩展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叙史时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证方法。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