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源与历史上的百越族有关.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

相传早在四五千年前,水乡泽国有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他们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龙图腾祭祀。在祭祀仪式中,有个半宗教半民俗的神人共娱节目,就是举行龙舟竞渡。他们还往水里投粽子,这是献给图腾神的祭品。在祭祀过程中,乡民们断发文身,以显示自己龙子的身份。原来这里也有在五月初五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也成为了 “像龙子”文身习俗的遗迹。后来,人们在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的族属,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百越族的生产工具,大量的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在作为生活用品的 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族群标志 之一。

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

惠安女的精神是什么

走遍祖国的东西南北,福建的惠安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无法解释她们的那种勤劳,我感动于她们的吃苦精神,我赞赏她们的勤俭治家,我歌颂她们将美丽的身影凝固在碧海蓝天之中。海的女儿,将一生的爱都奉献给了大海.

惠安是著名的石雕之乡,一入县境,但见公路两旁的大型石雕,这里一片,那里一群,佛像人物、走兽飞禽,林林总总,既是店铺商品,又是实物广告。惠安是个有母系社会遗风的地区之一。惠安女是惠安县人口的一小部分,住在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崇武半岛的大祚、小祚和东岭一带,因美丽、勤劳、贤惠,举重若轻、任劳任怨的精神,以及一身奇特服饰而著名。

炎炎烈日之下,惠安女们正6人一组,抬着一条条沉重巨大的石块。鲜艳明亮得炫人眼目、任劳任怨到超乎想象,惠安女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此。

惠安女是汉族中惟一一个穿着独特的人群,有山青水绿的清秀,有天风海涛的犷放。我不知道惠安的女人是不是因为穿着的特点开始全国闻名的,她们看起来的确与众不同:用鲜艳的小朵花头巾和尖顶的竹笠包裹住头部至下颌,狭狭的斜襟短衫不遮住腰肚、银腰带、大筒黑裤的裤脚宽达0.4米,独具一格。解放初闽南一带的城里人把惠东女的服饰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穿这一式样的惠安女多为乡村中年长者,年轻人中早已是牛仔服的天下。

惠安女特殊服饰,可分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净峰两个类型,前者的斗笠较大厚重,边沿稍弯曲;后者的斗笠较细薄轻小,斗笠涂上黄漆,具有防日晒雨淋作用。有点像黎族人和京族人。与客家娘的竹笠舞异曲同工,比竹笠更严实只能说是惠安女的生涯更比其辛劳;

四方花头巾折成三角形包系头上,一般是两尺见方(约70厘米),一般是白底缀绿/蓝色小花,或绿/蓝底上缀白色小花,后者的头巾上缀红色小花蕾,用以挡风防沙、御寒保暖和保护发型。在鲜艳花头巾的围衬下,露出饿椭圆形脸蛋显得格外古铜色。

将一大块蓝花布固定在一根钢丝上,然后像内地人那样围在头上,不同的是在颌下不是打结而是用扣子扣上,讲究一点的人会用一个类似小脚花的别针别住。只霹眼、鼻、嘴。额头暴露在外的头发上,一般都会佩戴一到三个色彩鲜艳的塑料梳子或精致的发卡。中青妇女多把双辫折在头顶两侧,包上头巾似有梭角的感觉。未婚女性则留刘海。如果不带头巾的话,她们会梳上两个经过染烫,像大毛笔一样的刷子。有趣的是在两个刷子的发根处用不同颜色的毛线绕上二三公分,然后才是两个大大的黑刷子。

广东客家,北至南雄、南迄沙头角,女性皆以竹笠遮阳,四周围以一掌宽的玄纱,朦朦胧胧,不知者以为俏丽过人;珠三角水乡船娘则长年戴笠而行,帽檐亦辅之以纱巾,棹艇经年,身段分外婀娜。而擅小说者流如金庸等都把这种景致幻化作了中华女儿的风骨。

逢年过节妇女们都梳蝴蝶型的发式,而蝴蝶是古代百越族的图腾。据考古分析,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生活着古代闽越人。

惠安女喜欢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从色彩上看,和云南水族的服装几乎是一样的。短小的上衣,像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1940S民国时期,原来过膝的上衣下摆,逐渐缩短到臂部,连袖管都紧绑着手臂。但是还没有短到露出肚脐。用黑布包头,不戴花头巾,也不戴斗笠了。1949年之后,上衣越裁越短。海边的气候变化多端,正是在艰苦的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又戴起了头巾和斗笠。

解放前中国各地农村的男女都常穿这种样式的裤子.大筒裤用黑线布或尼龙布制成,扎红蓝色塑料裤带,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仅30厘米,既美观又便于劳作。中老妇女多穿汉装"旷裤",年轻女性多穿裤管宽大的西装裤;未婚者挂彩带,已婚者则挂加粗重银腰链裤链。银腰链的宽度1-8股不等,以多股为佳,腰带的宽窄是家中财富的象征,据说是男人送的结婚聘礼。她们身上穿戴的银镯和银链都来自男方,据说这种出嫁风俗这便是母系社会解体时女人被男人所锁铐的象征。

惠安女还有“不落夫家”的遗俗。惠安女一般结婚较早,婚嫁那天,新娘着黑凤凰衣,打黑伞,由娘亲陪送来男方。新娘迈过火炉走出娘家。火焰预示红红火火。

新娘梳着由五、六个妇女梳理了四个小时的漂亮头饰,有监督新婚之夜的作用。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着睡觉,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头夜新娘是不上床的,待天亮鸡叫头遍时,就要赶紧往娘家跑,走得迟了被村里人看见是要被耻笑的。规定婚后3天必须回娘家,只有过年过节(春节住3天、清明和中秋不过夜)或农忙去夫家帮忙,平日都长住娘家;当孩子出生,才住进夫家。

惠安一带地瘠民贫,崇武镇的大咋村是一个海边的渔村,崇武一带的男子多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惠安女自然成了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进入惠安的崇武乡间,旅行者还会坐上由惠安女驾驶的各式摩托车,而男人们则把精力放在抚养小孩,雕刻、打鱼、照看店铺上。

她们是一个以勤奋坚韧,坚苦耐劳而著称的女性群体。她们在出色完成贤妻、良母、孝媳三重家庭角色的义务时,却超负荷地承受着男人们留下的这片沉重。尽管惠安女肩负双重的重荷,使她们原本柔嫩的身骨变得坚硬,她们爱美之心从没被压碎泯灭。

有个别家门口还能看见三两个男人也坐在家门口,几张藤椅和小木桌子,懒洋洋地翘腿在那儿喝着啤酒,不时地打几下在他身边乱转的小孩的屁股。从他身前路过一些挑着大桶的女人,大大的裤管扎进高桶水靴中,上面还系着绳,她们都要到前面的海边去捞牡蛎。这样的女人倒很少三五结群,和我想象中的不同。她们大都独自地走,各家在不同的面积内占有一片海域,在深深的海泥中不停地挖取出各种贝类或其他的,除了海水的声音一切都很安静。我又从桥上穿过,把喝啤酒的男人和显得过于淘气的孩子们甩在身后,把成堆成堆的咸腥的海蛎壳甩在身后,把那些雕花或镂空的让我钦羡的石头建筑甩在身后。海还是在脚下,波光粼粼波光粼粼,弯着腰的女人们在我脚下,俯头下去只能看到斗笠尖尖的顶端,剩下的所有部分都埋在黑色的深深的海泥中,顺着天空的海洋的其他光芒隐去了。

全国解放几十年后,惠安女仍然年幼订婚和早婚,婚后不得与丈夫一起过日子。据《惠安县人口志》披露:惠安女平均初婚年龄,1953年17.75岁,1982年19岁,相当一部分已婚者不满15岁。1984、1985年,五六岁的孩子大都被父母订了婚。1985--1988年已婚未育的妇女,长住娘家的占97.7%。惠安县后堡村的七十多户人家,因妇女自杀,到解放初连一个成年妇女都找不到。小岞的南赛村历史上曾有14人一起投水自杀的记录,但也决不会动离婚的念头。

父母都见过世面,因此订娃娃亲近些年已经没有了。婚姻登记和计划生育的严格贯彻,使童婚已经绝迹。婚后妇女有了选择住娘家或夫家的自由。婚后妇女自杀行为,过去造成妇女轻生悲剧的直接原因———贫困、暴力、性压抑、受奴役、没地位,现在己有根本改观,妇女越活越有滋味了。现在惠安女喜欢谈论的内容和外人希望她们谈论的内容,取向往往不同。“聘礼”升级了,小伙子埋怨负担太重,姑娘们则嘻嘻哈哈地自诩身价提高。

净峰法庭2003年和2004年审理离婚案分别占62%和55%。女方起诉离婚的比男方还多一点。每年春节,在外打工的人回家时,也是离婚的高峰期。还有,娃娃亲“退亲”的纠纷增多,退还聘礼,闹得两家兴师动众,鸡犬不宁。

探寻婚姻陋俗消除的原因,惠安上上下下出奇的一致,都认为得益于四大转变:教育普及、生活改善、眼界扩大、法制彰显。

现在崇武镇的渔业实行“生产销售一条龙”,渔民只管打鱼而不考虑销售。经营海产品销售的人员在海边用石头垒起大小不一的池子,专门用来存放鱼虾之类的海产品。渔民将打回来的鱼统一交到此处就可以了,所以家人也不必再去帮忙。车子一驶入村中,映入眼帘的却是二三层的小楼,满村见不到惠安女的影子。即便走到海岸,也见不到繁忙的劳作场面。

像所有的文化符号一样,惠安女成了一个地方的代名词,前两年泉州申请中国魅力城市以惠安女为城市形象,只是舞台上的浓妆艳抹完全失去了惠女的本色。

百越族的图腾是什么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