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生何处不相逢出自哪里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解析说明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始刊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全书共四十则故事,题材来源丰富,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史传和唐、宋小说。大多数作品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全书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白玉娘忍苦成夫》、《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都是其中的名篇,情节跌宕起伏,主题鲜明,流传较广。

2.人物介绍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耳犹、子犹,号龙子犹、茂苑外史、顾曲散人、姑苏词奴、平平阁主人等。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原欲应试入仕,然屡试不第,于茶坊酒楼频繁接触下层社会,积累了大量民间文学史料。崇祯三年(1630年)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崇祯七年(1634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崇祯十一年(1638年),任满致仕回乡从事著述。晚年奔走抗清大业未成。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冯梦龙忧愤而死,一说被清兵所杀。

3.历史评价

冯梦龙思想上受王守仁、李贽影响,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主张以“情教”取代“宗教”,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其家多藏书,辑有《三遂平妖传》《智囊》《广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谭概》《墨憨斋定本传奇》等。所辑“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创新、丰富了汉文学。他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中国文学作出了独异的贡献。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文案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也是如此。珍惜每一个瞬间,感恩每一个遇见。

人生就像一场宴席,有欢笑也有泪水。珍惜每一次相聚,感恩每一个陪伴,让我们一起走过这个美好的人生旅程。

人生就像一场宴席,有些人是我们的客人,有些人是我们的朋友,有些人则是我们的亲人,珍惜每一个人。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我们可以把每一次离别都当作是下一次相聚的开始。让我们一起迎接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时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没有天下不散的宴席是谁说的

冯梦龙说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中国俗语,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是要分离的。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无不散宴席”。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创作背景:《醒世恒言》是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笔记集“三言”之一,它的刊行略后于《喻世明言》《警世通言》,所收集的宋元白话短篇小说较《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两书为少,大部分作品是明代的,部分是冯梦龙拟作的,如《徐老仆义愤成家》《施润泽滩阙遇友》《白玉娘忍苦成夫》《灌园叟晚逢仙女》等。

  在《醒世恒言·绪言》中,作者自称,《醒世恒言》一共40篇,纂辑该书目的在于,小说可以作为“六经国史”等经典之外的补充,这部书是为了贩夫走卒可听、看,巫医(救死扶伤时)可引为警戒,而上至“善人、君子、圣人”亦可作为闲书一阅。

  但他也自言,百世之下,“得失何如”。作者在《绪言》还表示:之所以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刊行后,将这部短篇集命名为《醒世恒言》,是为了保持这三部书的连贯延续性:“明言”,是取可以“导愚”解惑;通言者,取其可以“适俗”应世也;“恒言”则是“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

  三部书名字不一样,其所要表达、传承的思想内容其实是一样的。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意思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意思是“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比喻人生有聚就有散,不必为散伤情。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天下间没有不散的宴席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事情都有结束的时候。
原因:这句话比喻的是一切事物都是有结束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会永不停止,过往的一切都是将成为历史,不管你现在拥有多么美好的一切,都有失去的时候,即使你不愿意,时间也不会为你停留。
天下间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句话往往是用来形容人际关系,有一段时间你和某个人相处甚好,但最终大家还是会分开,形同陌路,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说不定今天说话的人不久之后就要去了远方,也许就此和你的交往终止了呢!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