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起句即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接着以江南的秋作比较,指出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风而少雨”,“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因此,“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只有北方才“看得饱,尝得透,赏玩得十足”。

尤其是南国的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真是相去甚远,这种北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更为显著。通过这一对比,全文的情感就显得“更上一层楼”

作者多次提到南国之秋都是为了烘托北国之秋的特色,以南国秋天“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来烘托故都秋色的味道醇厚、浓郁。以南国之秋的“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来烘托北国之秋的色彩浓重、天之高远,使人处于其中,回味隽永。

故都的秋,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 扩展

北国之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南国之秋的特点:慢、润、淡。

本文是现代散文中描写“秋”的名篇,作者笔下的秋景朴素、真切、动人,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流淌着深沉的艺术魅力。

作者对于所描写的秋景有着十分独到的选择:色、虫鸣、槐树、秋蝉、柿子、天色、牵牛花这些或大或小的景象,令文章异常生动,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浓厚的秋意之中。

在描写秋天的北京城时,作者突出了租住在破屋中人们的所见所闻,而对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玉泉等名胜,只一笔带过,从而更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

郁达夫的作品,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在本文中,作者于细腻的描摹中流露出内心对故都的眷恋以及落寞之情,恰恰是他苦闷、孤寂心境的真实反映。

故都的秋,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