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币大部分为方孔圆钱,为携带方便,一般都用绳索串起来。“贯”的原意就是穿钱用的绳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铜钱的流通单位开始以“文”计算,一个小铜钱称一文,1000个铜钱串在一起则称为一贯钱。

这种计数方法一直延续到宋朝初年。

后来,由于铜、铁钱并行,以及折二、刍十型等钱币的出现,宋代一度把一贯钱定为770文。清代一贯钱又称为一吊钱,开始规定“一吊千钱,半吊五百”。清代后期的北京出现过“三十文为一百”的情况,一吊(贯)钱实际上只有300文钱了。

《朝市从载》中有一首诗写道:“皇都徒把好名沽,大话连篇他处无,五十京钱当一吊,凭谁敏慧也糊涂。”

可见50文钱被冒充为一吊。

一贯钱的由来 扩展资料

1中国古代把铜钱串起来的。160枚为一串。叫做一串钱。一吊钱一贯钱。一串钱也等同一贯钱。

2古代多以金银铜为货币。金银以两为单位,铜钱则以斤、两、钱为单位。后来才定为一钱一枚的铜钱,一直流传下来。十枚铜钱等于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等于160枚为一斤。

3、为了方便携带和计数,一般都把铜钱穿起来。每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穿时每边放六十枚,底盖各加一枚,实际上是一百六十二枚),所以也叫一串、一吊、一贯

一贯钱的由来 一贯钱是多少文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88-888

邮件:admin@lcrz.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